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离拣得一枝栖,得路争知却是迷。
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白话文翻译: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偶然找到一处栖息之地,却不知这条路最终是迷失的。假若曹操能够遇上诸葛亮,晚年时他或许会成为汉朝的征西大将。
注释:
- 乱离:指混乱、离散的状态。
- 拣得:挑选、获得。
- 栖:栖息、停留。
- 得路:找到道路。
- 争知:何必知道。
- 迷:迷失、迷惑。
- 曹操: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 诸葛亮:蜀汉丞相,著名的智者。
- 暮年:晚年。
- 汉征西:指汉朝对西域的征战。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魏国的奠基人,诸葛亮则是蜀汉的重要谋士。两者之间的对比,表明了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英才的遭遇与选择有时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子美,号梦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历史人物与当时的社会风貌,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咏史下·荀彧》是陈普在历史背景下对荀彧这一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开头的“乱离拣得一枝栖”,给人一种在动荡中寻求安宁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最混乱的时期,也有偶然的机遇和选择。然而,接下来的“得路争知却是迷”,又将这种寻求安宁的希望打碎,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不确定。
诗中提到的曹操与诸葛亮,作为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象征着不同的政治理想与斗争策略。曹操的雄图伟业与诸葛亮的智谋相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多面。作者通过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己对于历史的思考,也引发读者对人生选择和历史因果关系的深思。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既有对历史人物的钦佩,又有对历史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责任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离拣得一枝栖:在动乱中偶然找到一处栖息地,暗示人生在波折中寻求安宁。
- 得路争知却是迷:虽然找到了路,却不知是否正确,反映了人生选择的迷茫。
- 曹操若逢诸葛亮:假设历史中曹操遇见了诸葛亮,意味着两者的相遇可能改变历史。
- 暮年当作汉征西:如果曹操与诸葛亮相遇,晚年可能会成就伟大的征战,暗示历史的可能性与变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曹操与诸葛亮的对比,展示不同的历史命运。
- 隐喻:将“路”作为人生的象征,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意象分析:
- “枝”: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迷”:代表人生的困惑与不确定。
- “曹操与诸葛亮”:象征智慧与权力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乱离”指的是: A. 安静
B. 混乱
C. 和谐
D. 宁静 -
“得路争知却是迷”中的“迷”意指: A. 清晰
B. 迷失
C. 明白
D. 方向 -
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 A. 刘备与关羽
B. 曹操与诸葛亮
C. 诸葛亮与司马懿
D. 孙权与曹操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集中在个人的失落与对未来的渴望。
- 《静夜思》: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映射出更广泛的历史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三国演义》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