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离拣得一枝栖,得道争知却是迷。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动乱中艰难选择的困惑,虽然得到了某种寄托,但却不知道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假如曹操能遇到诸葛亮,那么在他晚年时,或许能成为汉朝西征的重要力量。
注释:
- 乱离:指动乱的离散,形容战乱时代的混乱。
- 拣得:选择得到了。
- 栖:栖息、寄托之意。
- 得道:获得真理、正道。
- 争知:争论、辩论,想要知道。
- 迷:迷惑、困惑。
- 曹操: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 诸葛亮:蜀汉丞相,著名的智者。
- 暮年:晚年,指老年时期。
- 汉征西:指汉朝出征西域的历史事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字道明,号则山,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风以沉郁和深刻见长,常常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题材,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咏史 其一 荀彧》创作于宋代,正值国事日非、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曹操和诸葛亮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反思。开头“乱离拣得一枝栖”,诗人描述了在历史动荡中艰难选择的过程,虽然选择了一条道路,但却不明其所向。这种迷茫恰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接着,诗人提到如果曹操遇到诸葛亮,暗示了两位历史人物在政治智慧与军事才能上的互补。诗歌的最后一句“暮年当作汉征西”,则寄予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当下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乱离拣得一枝栖:在动乱中,虽然选择了一条道路(“一枝栖”),但这种选择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寄托。
- 得道争知却是迷:获得了某种真理或目标,但仍然对此感到迷惑。
- 曹操若逢诸葛亮:假如历史上的曹操能遇上诸葛亮,显示出对两者能力的认可。
- 暮年当作汉征西:在晚年时,可能会成为汉朝出征的力量,暗示着历史的重演和英雄的价值。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如“得道”和“争知”。
- 比喻:用“乱离”比喻历史的动荡,用“栖”比喻心灵的寄托。
- 设问:通过假设的方式,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选择的迷茫,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离:象征混乱的历史环境,代表诗人对时代的忧虑。
- 栖:象征归宿和安定,表达对内心寄托的追求。
- 曹操与诸葛亮:历史的智慧与力量的象征,代表着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历史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乱离拣得一枝栖”中的“乱离”指什么? A. 平静
B. 混乱
C. 安宁 -
曹操与诸葛亮的关系在诗中如何体现? A. 竞争
B. 互补
C. 对立 -
诗中“得道争知却是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确信
B. 迷惘
C.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比较,表现出不同的历史视角和人生哲学。李白强调的是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追求,而陈普则更关注历史的沉重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人物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