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子/南歌子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1:29:35

银潢清浅填乌鹊。

画檐急雨长河落。

初月未成圆。

明星惜此筵。

愁来无断绝。

岁岁年年别。

不用泪红滋。

年年岁岁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柯子/南歌子 其四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银潢清浅填乌鹊。
画檐急雨长河落。
初月未成圆。
明星惜此筵。
愁来无断绝。
岁岁年年别。
不用泪红滋。
年年岁岁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水面上,银色的波光映照着乌鹊飞临的情景。细雨如丝,画檐下的雨水滴落,与长河相交。初升的月亮尚未圆满,星星也依依惜别这美好的筵席。愁苦似乎无穷无尽,年复一年地分别,不需要泪水来滋润,年年岁岁仍然期盼再会。


注释:

字词注释:

  • 银潢: 指清澈的水面,波光闪烁如银。
  • 乌鹊: 乌鸦与喜鹊的合称,常用以象征不幸或悲伤。
  • 画檐: 指房屋的屋檐,通常装饰精美。
  • 急雨: 指来得迅速且猛烈的雨。
  • 初月: 指新月,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
  • 明星: 指天上的星星,常与美好的时光联系在一起。
  • 愁来无断绝: 形容愁苦绵延不绝。
  • 年年岁岁: 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不断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此词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体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生卒年不详),字君亨,号和仲,宋代诗人,善于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具有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多以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表达对离别、思念的感慨。这首词正是反映了对亲友或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头的“银潢清浅填乌鹊”便以清澈的水面和乌鹊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随后的“画檐急雨长河落”,则用画檐与急雨的结合,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活的急促,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初月与明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惜别,虽然“愁来无断绝”,但却足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思念的绵长。最后的“年年岁岁期”则流露出一种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尽管离别是常态,但对再相见的期盼将愁苦不断地延续。

整首词在音乐性与情感表达上都非常出色,词句流畅,意境深远,使人读后唏嘘不已,感受到生活中的离别与思念之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潢清浅填乌鹊: 描绘一幅宁静的水面,银光闪烁,乌鹊飞来,暗含忧愁。
  2. 画檐急雨长河落: 画檐下的急雨与长河的水流结合,表现出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急促。
  3. 初月未成圆: 新月未满,象征着事物未尽之美,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4. 明星惜此筵: 星星也对这美好时光感到珍惜,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5. 愁来无断绝: 愁苦层层叠叠,似乎没有尽头,强调思念的痛苦。
  6. 岁岁年年别: 一年又一年地分别,突出离别的频繁与常态。
  7. 不用泪红滋: 不需要眼泪来滋润愁苦,暗示内心的坚强与克制。
  8. 年年岁岁期: 期待未来的重聚,表现出对爱情或友情的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 “银潢”比喻水面,展现出清澈明亮。
  • 拟人: “明星惜此筵”,将星星赋予情感,增强了感情的共鸣。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词句更具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思念,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重逢的期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银潢: 象征清澈与宁静,暗含内心的孤独。
  2. 急雨: 表达时间的紧迫与生活的匆忙。
  3. 初月: 代表着希望与期盼,未成圆的月亮象征着未尽的情感。
  4. 明星: 代表遥远而美好的事物,增加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银潢”指的是什么?

    • A. 水面
    • B. 山川
    • C. 云朵
    • D. 田野
  2. 诗中提到的“急雨”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温柔
    • B. 时光流逝
    • C. 美好
    • D. 绝望
  3. “年年岁岁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分别
    • B. 期待重逢
    • C. 快乐
    •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的《南柯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陈师道则更具哲理性与时间的反思。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与情感的渲染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古诗词鉴赏》
  3. 《陈师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