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何子温移亳州三首
——陈师道
青衿曾诵赋,皓首始登门。
意得宁论晚,心交不待言。
向来期北上,可复改南辕。
画地数佳政,丛谈何处村。
白话文翻译:
送别何子温前往亳州的三首诗
青衿少年时曾吟诵赋诗,白发苍苍时才踏入门庭。
心意相通何必在乎晚辈的言辞,交情深厚不待言语。
原本期盼北上,但如今却可再度改变方向向南行。
画地为牢的良政佳策,闲聊又能在何处找到?
注释:
- 青衿:指年轻人,常用以形容读书人。
- 皓首:白发,象征年老。
- 赋:古代的一种诗体,通常指较为华丽的诗。
- 宁论晚:何必在意晚辈的话语。
-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
- 画地:指划定范围,形容局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景华,号静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晚年时经历了南宋的建立。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擅长描写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陈师道送别友人何子温之际,正值朋友移居亳州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师道的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方向的思考。首先,诗人以“青衿”和“皓首”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从少年到白发,友谊的积累与情感的升华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主题。接着,诗人提到“意得宁论晚”,凸显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真正的心意不需言语来表达,这种默契和理解让友情更加牢固。接下来的“向来期北上,可复改南辕”,则是对人生选择的一种反思,暗示着人们在追寻理想时,可能会经历意料之外的转变,表明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变化。最后“画地数佳政,丛谈何处村”中,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中闲聊的无奈,反映了他对人世纷争与理想之间的冲突。整首诗在友谊、人生选择与政治理想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刻的联系,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衿曾诵赋:诗人以“青衿”引入,强调年轻时的学习与追求。
- 皓首始登门:年老时才踏入友人的门庭,暗示时光荏苒。
- 意得宁论晚: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需要太多言语。
- 向来期北上:原本向北进发,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可复改南辕:体现出对人生道路的随时调整。
- 画地数佳政:对政治理想的思考。
- 丛谈何处村:对现实中闲谈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青衿与皓首的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
- 隐喻:通过“北上”和“南辕”隐喻人生的选择与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友谊与人生选择的探讨,表达了人生的复杂性与友情的珍贵,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衿:象征年轻的知识分子。
- 皓首:象征老年的智慧与经验。
- 北上:理想与追求的方向。
- 南辕:偏离理想的选择。
- 画地:局限与约束,象征政治理想的受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青衿”指代的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中年人
-
诗中的“南辕北辙”比喻什么?
- A.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 B. 方向的改变
- C. 友谊的深厚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描绘送别的情景,但更强调豪情与壮志。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离别的伤感,与陈师道的理性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师道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