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裴公亭
作者: 赵恒 〔宋代〕
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临观许从随。
万姓歌呼喜游豫,几人出处佩安危。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白话文翻译
春水荡漾,碧绿的水面映照着池塘,大家在这里观赏美景,享受悠然自得的时光。万千百姓欢歌笑语,尽情游乐,然而在这欢乐中,又有几人能安然处世?雨后空谷,云彩早已归去;风吹过长林,鸟儿飞回巢中却显得迟缓。号角和鼓声响起,催促着晨曦的来临,柳树的烟雾和花露让旗帜显得更加湿润。
注释
字词注释
- 溶溶: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碧生池:清澈的春水滋养着池塘。
- 万姓:指百姓,广大人民。
- 歌呼:歌唱、欢呼。
- 出处:指人们的去向、身世。
- 佩安危:佩戴的安危,指人们的命运或境遇。
- 雨馀:雨后。
- 空谷:空旷的山谷。
- 长林:长长的树林。
- 笳鼓:古代乐器,指号角和鼓声。
- 旌旗:旗帜。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春水、鸟鸣、旗帜等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以及人们在自然中的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恒,字君猷,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个人经历丰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借游览裴公亭之际,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百姓的欢愉,同时也对人生的安危、命运的变化有了更深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裴公亭》是一首描写春日游乐的诗,诗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溶溶春水”引入,描绘春水的清澈与生机,营造出一种明媚的景象。接着,诗人提到“万姓歌呼喜游豫”,让人感受到春游的热闹与欢乐。然而,随之而来的“几人出处佩安危”则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欢乐的背后隐藏着命运的不确定和安危。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呈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展现了春天雨后宁静的美。最后以“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结束,号角的声音唤醒了晨曦,象征着新的开始,而旗帜的湿润则暗示着春雨的滋润,富有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溶溶春水碧生池:春水柔和而清澈,映衬出池塘的碧绿,营造出春日的美丽画面。
- 上相临观许从随:大家在这里观赏美景,享受春天的悠闲。
- 万姓歌呼喜游豫:无数百姓在此欢歌笑语,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 几人出处佩安危:但在这样的欢愉中,又有多少人能平安无事呢?
- 雨馀空谷云归早:雨后山谷的景色宁静,云彩早已消散。
- 风满长林鸟下迟:风吹动长林,鸟儿的归来却显得缓慢。
- 笳鼓明当催晓发:号角和鼓声响起,催促晨曦的到来。
- 柳烟花露湿旌旗:柳树的烟雾和花露让旗帜显得湿润,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春水比作温柔的波光,营造出动感。
- 对仗:如“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工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鸟儿的归来被描绘得缓慢,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百姓的欢愉,反映了人生的复杂。欢乐中潜藏着安危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多样性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百姓:代表社会的普遍民众,体现了人们的快乐。
- 云、鸟:自然景象,展示了春天的宁静与生命的归属。
- 笳鼓: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活的节奏。
- 旌旗: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姓歌呼喜游豫”中的“万姓”指的是:
A. 统治者
B. 普通百姓
C. 士大夫
D. 游客 -
诗中“雨馀空谷云归早”表现出什么意象?
A. 春天的美好
B. 自然的宁静
C. 人生的复杂
D. 欢乐的氛围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描绘春天的景色
B. 思考人生的安危
C. 赞美自然的美丽
D. 表达对游玩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赵恒的《游裴公亭》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民众欢乐,而杜甫则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的忧伤与对家国的思考。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赵恒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