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蹀躞》

时间: 2025-01-01 14:35:01

迤逦韶华将半。

桃杏匀于染。

又还撩拨、春心倍凄黯。

准拟□□狂吟,可怜无复当年,酒肠文胆。

倦游览。

憔悴羞窥鸾鉴。

眉端为谁敛。

可堪风雨、无情暗亭槛。

触目千点飞红,问春争得春愁,也随春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蹀躞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迤逦韶华将半。桃杏匀于染。
又还撩拨春心倍凄黯。
准拟狂吟,可怜无复当年,
酒肠文胆。倦游览。
憔悴羞窥鸾鉴。眉端为谁敛。
可堪风雨无情暗亭槛。
触目千点飞红,问春争得春愁,
也随春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在春光明媚的时节,诗人感叹青春已逝。桃花和杏花盛开如同被染上了颜色,然而这却勾起了他对往昔的思念和愁苦。曾经想要狂吟作诗的热情,现在却消沉得难以自持,更多的是无奈。游览的倦怠感让他感到憔悴,甚至不敢看镜子中自己的模样。眉头紧锁,究竟是为了谁?在无情的风雨中,站在昏暗的亭子旁,眼前满是飘落的花瓣,春天的美丽已经不再,春愁也随之消减。


注释:

字词注释:

  • 迤逦:形容曲折、延续的样子。
  • 韶华:指年轻的时光,也可泛指美好的时光。
  • 蹀躞:形容行走缓慢,或多指轻盈的步伐。
  • 桃杏:指桃花和杏花,春天盛开的花。
  • 撩拨:引起、触动。
  • 酒肠文胆:形容诗人当年的豪情壮志。
  • 鸾鉴:指镜子,常用来比喻容貌的美丽。
  • 飞红:指飘落的花瓣。

典故解析:

  • 桃花源:常用作隐喻,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或世外桃源。
  • 春愁:春天引发的忧愁,常见于古诗词中,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白云,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解蹀躞》创作于春天,正值作者青春年华的回忆与失落。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叹青春的逝去,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解蹀躞》是一首情感丰沛的诗,透过作者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其内心的失落和对青春的追忆。诗的开头以“迤逦韶华将半”引入,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美感,仿佛春光正好,却又暗含着时间的流逝。紧接着提到“桃杏匀于染”,不仅仅是在描绘春天的花开,更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绚烂与短暂。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情感愈加沉重,“又还撩拨春心倍凄黯”,显示出他对春天的喜悦与内心愁苦的冲突。这里的“撩拨”一词生动地反映出春天的魅力如何同时带来激动与忧伤。再往后,“可怜无复当年,酒肠文胆”则直接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仿佛想起往日的豪情壮志,现今却只剩下倦怠与无奈。

整首诗的最后几句,借助“触目千点飞红,问春争得春愁”将春天的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既令人沉醉又让人感到无奈。诗人在对春的失去感慨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这种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迤逦韶华将半:描绘了春光的美好和时间的流逝。
  2. 桃杏匀于染:春天的花朵绽放,色彩斑斓,象征着青春的美丽。
  3. 又还撩拨春心倍凄黯:春天的美景让人心生惆怅,勾起了对往昔的思念。
  4. 准拟狂吟,可怜无复当年:曾经想要尽情吟咏,但如今已无法恢复往日的激情。
  5. 酒肠文胆:象征着年轻时对文学的热情与追求。
  6. 倦游览:游览的疲倦,暗示着对当前生活的厌倦。
  7. 憔悴羞窥鸾鉴:形容诗人因心境的变化而感到憔悴。
  8. 眉端为谁敛:眉头紧锁,是为了谁而愁苦?
  9. 可堪风雨无情暗亭槛:风雨无情,暗淡的亭子让人感到孤独。
  10. 触目千点飞红:眼前满是飘落的花瓣,象征着青春的逝去。
  11. 问春争得春愁:对春天的美好与心中的愁苦进行反思。
  12. 也随春减:春天的美景和愁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喻为春天,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光的流逝。
  • 拟人:将春天的美景赋予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 对仗:运用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在春天里对美好与失落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人生无常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桃杏:象征青春和美丽。
  2. 春心:表示春天带来的情感波动。
  3. 酒肠文胆:代表追求文学的豪情与理想。
  4. 飞红:飘落的花瓣,象征青春的逝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杏”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和杏花
    • B. 玫瑰和百合
    • C. 梅花和菊花
  2. 诗中“可怜无复当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满足
  3. 诗人用“触目千点飞红”来形容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花瓣的凋零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诗词对比:

  • 杨无咎的《解蹀躞》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二者均描绘春天的景色,但前者更多地突出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而后者则侧重于春夜的宁静与美好,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