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婆娑月里枝,隐约空中露。
拟访嫦娥高处看,一夜心生羽。
仙种落人间,群艳难俦侣。
恼乱骚人有底香,欲赋无奇语。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树枝摇曳,露珠隐约可见。
我想去高处拜访嫦娥,心中一夜之间仿佛长出羽翼。
仙界的种子落到人间,然而诸多美丽的花朵却难以成为伴侣。
骚人的心情被扰乱,情有独钟的香气,却又难以写出新奇的诗句。
注释:
- 婆娑:形容树木摇曳的样子。
- 嫦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女,代表了美丽和孤独。
- 仙种:指的是神仙的种子,象征美好的事物或人。
- 骚人:指诗人或文人,通常指对诗歌有追求的人。
- 奇语:指新奇的诗句或词句。
典故解析:
- 嫦娥:源于《山海经》等古籍,传说她因偷吃了仙药而飞往月宫,成为月亮的女神。她的孤独与美丽,成为许多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对象。
- 仙种:隐喻美好的事物或人,常用来形容难以得到的理想或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无咎,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月亮的崇拜和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时期。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卜算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下的景象,诗人在宁静的夜晚中,情感随月光的闪烁而起伏。首句通过“婆娑月里枝”的描写,构建出一种轻盈而灵动的意境。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嫦娥的向往,想要高处一窥月宫的心情,暗示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一夜心生羽”则表现了诗人渴望超脱现实,向往自由的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意识到人间的美丽却难以相伴,抒发了对孤独和无奈的感慨。最后,诗人自嘲“欲赋无奇语”,表达了对创作灵感的枯竭和内心的烦恼。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婆娑月里枝:描绘了月光下摇曳的树枝,营造出一个柔和而梦幻的夜晚景象。
- 隐约空中露:露珠在月光下显得微弱而模糊,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易逝。
- 拟访嫦娥高处看:表达了诗人渴望接近理想境界的心情。
- 一夜心生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渴望。
- 仙种落人间:暗示理想和美好事物的降临,但同时又带来了孤独感。
- 群艳难俦侣:说明人间的美丽事物难以相互伴随,表达了孤独的主题。
- 恼乱骚人有底香:诗人感到烦扰,心中情感复杂而难以表达。
- 欲赋无奇语:诗人感到写作的灵感枯竭,无法赋予诗句新的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心生羽”,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恼乱骚人”让情感具有人性,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结构,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下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纯洁与理想,常与孤独相伴。
- 枝: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
- 羽:象征自由与飞翔的向往。
- 仙种:代表理想和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婆娑”一词在诗中形容的是: A. 月亮
B. 树枝
C. 露珠
D. 风 -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指: A. 一位历史人物
B. 月宫的仙女
C. 一种花
D. 诗人自己 -
诗人感到“欲赋无奇语”的原因是: A. 灵感丰富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自然的愉悦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卜算子》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月亮的崇敬和由此引发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而后者则更倾向于个人的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