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长安诸寺联句。常乐坊赵景公寺。题约公院》

时间: 2025-01-19 16:01:14

印火荧荧,灯续焰青。

——张希复

七俱胝咒,四阿含经。

——段成式

各录佳语,聊事素屏。

——郑符

丈室安居,延宾不扃。

——升上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长安诸寺联句 常乐坊赵景公寺 作者: 段成式 〔唐代〕

印火荧荧,灯续焰青。
张希复七俱胝咒,四阿含经。
段成式各录佳语,聊事素屏。
郑符丈室安居,延宾不扃。

白话文翻译:

火光闪烁,灯焰依然青翠。
张希复在念七俱胝咒,四阿含经文。
段成式各自记录好词,聊作素雅的屏风。
郑符丈的房间安静舒适,招待宾客无需关门。

注释:

字词注释:

  • 印火:指灯光。
  • 荧荧:形容光亮微弱而闪烁。
  • 续焰:延续的火焰。
  • 张希复:唐代高僧,著名的佛教徒。
  • 七俱胝咒:佛教中一种咒语。
  • 四阿含经:佛教经典之一。
  • 段成式:作者本人,记录和创作。
  • 素屏:指简朴的屏风。
  • 郑符丈:指郑符丈的住处或名号。
  • 安居:安静地居住。
  • 延宾不扃:不关门招待客人。

典故解析:

  • 四阿含:是佛教经典的一个部分,包含了很多佛教教义和教诲。
  • 七俱胝咒:是佛教中保佑和祈愿的咒语,象征着信仰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约公元803年-约公元865年),字子美,号希夷,唐代诗人,著有《段成式集》。他的诗多描绘佛教寺庙、山水风景,具有独特的情感和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长安时期,社会繁荣,佛教盛行,寺庙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段成式在此背景下,借寺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信仰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游长安诸寺联句》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开头的“印火荧荧,灯续焰青”描绘了寺庙中温暖而微弱的烛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洗涤。接下来的“张希复七俱胝咒,四阿含经”则突出了佛教修行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对佛教经典的尊重和对宗教的思考。

“段成式各录佳语,聊事素屏”一句,显示出诗人不仅在欣赏寺庙的宁静,更在思考和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最后一句“郑符丈室安居,延宾不扃”则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彰显了人们对友谊和社交的重视。在这幅充满禅意的画面中,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环境和修行的情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唐代人文精神的丰厚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印火荧荧,灯续焰青:描绘寺庙昏暗的光景,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张希复七俱胝咒,四阿含经:提到修行中的经典与咒语,强调了佛教的信仰与修行。
  3. 段成式各录佳语,聊事素屏:表现了诗人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体现出对文化的珍视。
  4. 郑符丈室安居,延宾不扃:描述了友好的社交氛围,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印火荧荧”与“灯续焰青”,形成了和谐美感。
  • 意象:火光、咒语、屏风等意象,传达出宁静和文化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的环境和佛教修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信仰的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光:象征着希望与信仰的光芒。
  • 咒语:代表着信仰力量和内心的追求。
  • 屏风:象征着文化的积累与内心的宁静。
  • 宾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友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印火荧荧”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明亮的白昼
    B. 昏暗的寺庙
    C. 喧闹的街道
    答案: B

  2. “张希复”指的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高僧
    C. 一位画家
    答案: B

  3. “延宾不扃”意味着什么?
    A. 不欢迎客人
    B. 热情招待客人
    C. 客人无处可去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段成式的《游长安诸寺联句》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山水与寺庙的宁静,但段成式更侧重于社交与修行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自然的孤独和静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段成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