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山灯献徐尚书 其一
作者:段成式 〔唐代〕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
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
白话文翻译
在微风中,影子变得凌乱不堪,露水轻轻闪烁,光影交错如同梦幻。
就像霞光洒落在仙人的手掌上,仿佛火焰在峨眉山上燃烧。
道旁的树木开满了鲜花,扶桑树在阳光下的映照中逐渐变幻。
因山而形成的种种景象,再也无需依靠神龙的形象。
注释
- 杪:指微风轻轻吹动的样子。
- 陆离:形容光彩斑斓、变幻多姿。
- 霞:指晨昏时分的彩云。
- 峨嵋:指峨眉山,位于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 道树:指道教所称的树木,常与道教文化相关。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常被用来象征日出之地。
典故解析
- 仙掌:与道教有关,暗示神秘与超凡。指仙人伸出的手,象征着一种神圣的祝福。
- 蟠螭:传说中的龙,常被视为权力与尊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字千里,号青禾,唐代诗人,生于唐代中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观山灯献徐尚书》是段成式在一次游山时,受到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启发而作。徐尚书可能是当时某位官员,诗中通过灯光和山景的描写,表达对他的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的敬仰。首联“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风拂动下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轻灵的意境。接着“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运用比喻,将自然景物与神仙、火焰相联系,表现出一种超然和美好的境界。在“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中,诗人将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结合,传达出时光变化的感慨。最后一句“因山成众像,不复藉蟠螭”,则表现出诗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敬畏,暗示人们应当尊重自然的力量。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成功,既有瑰丽的自然景象,又蕴含着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与深厚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杪影凌乱:微风轻轻拂动,影子变得纷乱不清,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变化。
- 露轻光陆离:露水轻盈,闪烁着多彩的光芒,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 如霞散仙掌:比喻如同仙人手掌上的霞光,表现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意象。
- 似烧上峨嵋:仿佛火焰在峨眉山上燃烧,展现出壮观的自然景象。
- 道树千花发:道教的树木开满鲜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扶桑九日移:扶桑树在阳光下的转变,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因山成众像:因山而生的种种景象,表现出自然的多样性。
- 不复藉蟠螭:不再需要依靠龙的形象,表达出对自然的独立与敬重。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比如“如霞散仙掌”与“似烧上峨嵋”之间的对仗,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着变化与自由。
- 露:代表纯洁与脆弱的美。
- 霞: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山: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扶桑”代表什么?
- A. 一种树
- B. 太阳
- C. 月亮
-
诗的首联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 A. 宁静的夜晚
- B. 凌乱的影子与闪烁的露水
- C. 丰收的田野
-
诗中提到的“蟠螭”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自然
- C. 生命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早发白帝城》:通过描绘早晨的景象,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段成式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