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高御挽歌
—— 张说 〔唐代〕
蒲密遥千载,鸣琴始一追。
公卿传世范,仁义续灵基。
不待南游禄,何先北帝期。
玉棺从此闭,金鼎代相欺。
白话文翻译:
这首《挽歌》表达了对徐高御的哀悼。诗人追忆他千载以来的伟大,像蒲草一样细密而悠远。琴声悠扬,似乎是为了追念他的过往。公卿们都传承着他的典范,仁义的精神在他的影响下继续发扬光大。即使没有南游的丰厚禄位,他也不需要依赖北帝的期望。如今他的玉棺已然闭合,金鼎的虚名又能欺骗谁呢?
注释:
- 蒲密:指蒲草,象征着细密和悠远的历史。
- 鸣琴:形容用琴声追忆亡者。
- 公卿:指当时的官员,表示对徐高御的影响。
- 仁义:指道德和义理。
- 南游禄:南方的荣耀和俸禄,暗指权势。
- 北帝:古代神话中的神祇,象征权力和期望。
- 玉棺:指埋葬的棺材。
- 金鼎:象征名声与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唐代诗人,生于753年,卒于810年,字子云,号澹然。他以诗歌和散文著称,尤其擅长五律与七绝,作品风格清新、含蓄,善于描绘人情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徐高御挽歌》是在诗人对已故友人的追悼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古代道德风范的怀念以及对权力与名声的深刻反思。徐高御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文化人,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诗歌鉴赏:
《徐高御挽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哀悼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徐高御的怀念与敬仰。全诗以“蒲密遥千载”开篇,形象地传达了徐高御的影响是深远而细腻的,像蒲草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接着,诗人提到“鸣琴始一追”,琴声响起,似乎在为徐高御的伟业感到遗憾与惋惜。第二联“公卿传世范,仁义续灵基”则进一步强调了徐高御在官员中树立的榜样地位,他的仁义精神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通过“不待南游禄,何先北帝期”,表达了对权力与物质的超脱,以及对徐高御真正价值的重新审视。最后,诗人用“玉棺从此闭,金鼎代相欺”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以及对名声虚假的质疑。这首诗不仅是对徐高御的悼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邃思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蒲密遥千载:蒲草细密而悠远,象征历史的深远。
- 鸣琴始一追:琴声响起,追忆亡者的伟大。
- 公卿传世范:官员们继承他的道德榜样。
- 仁义续灵基:仁义的精神延续,成为文化的基础。
- 不待南游禄:不依赖南方的权势与荣华。
- 何先北帝期:不需要北帝的期望,强调独立思考。
- 玉棺从此闭:象征死亡与永别。
- 金鼎代相欺:名声的虚假与权力的欺瞒。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蒲密”与“鸣琴”形象化地传达情感。
- 对仗:上下联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象征:玉棺和金鼎象征生死与权力,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徐高御的追忆,表达对道德风范的尊重,对权力虚假性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名声和道德的深入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蒲草:象征细密与悠远,代表历史的延续。
- 琴声:代表对亡者的追思与怀念。
- 玉棺:象征死亡的终结。
- 金鼎:象征名声与权力的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鸣琴”是为了追忆谁的伟业?
- A. 张说
- B. 徐高御
- C. 北帝
- D. 公卿
-
填空题:诗中“公卿传世范,仁义续灵基”强调了____的道德榜样。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权力的崇敬。(对/错)
答案:
- B
- 徐高御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表达了个人的乡愁和对故乡的思念,而《徐高御挽歌》则是对已故友人的哀悼。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主题和情境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