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夜闻钟》

时间: 2025-01-06 13:09:51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霜风吹寒月,窈窕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夜闻钟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霜风吹寒月,窈窕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的床上,我听到了钟声,夜静得更显得钟声清晰。
霜风吹来,月亮显得更冷,仿佛在虚空中轻轻升起。
前面的钟声如同在轻轻敲打,后面的钟声又在空中回荡。
听这声音就仿佛能看见,但去寻找却根本无法找到其形。
我深信万物本来空无,徒然挂念生死的想法。

注释:

  • 夜卧:夜晚躺卧。
  • 霜风:带着寒气的风,通常出现在秋冬季节。
  • 窈窕:形容月亮在空中轻盈而美好。
  • 舂容:舂容,意指钟声在空中轻轻敲打的样子。
  • 晃荡:摇晃,形容钟声在空气中回荡的状态。
  • 本际空:本质是空无,指的是一切事物的本质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唐朝诗人,字子寿,号云溪,曾任太子中允,因其诗作清新俊逸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朴素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源于诗人某次在山中静夜中听钟声的感悟,反映了他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对生命、时间、存在的思考,展现出唐代文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诗歌鉴赏:

《山夜闻钟》通过夜晚的宁静与钟声的清晰,表现了诗人在山中夜卧时产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环境,夜静之时,钟声显得格外响亮,仿佛在空灵的夜中回响。霜风与寒月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寒冷与孤寂。诗人通过“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描绘出钟声的交替与层次感,似乎在这静夜中,钟声成为了诗人思考的媒介。

在最后两句,诗人深刻地反思了生死的本质,强调一切都是空无的。此时,钟声不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引发了对存在的哲学思考。整首诗在音韵和意境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体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卧闻夜钟:在夜晚的床上我听到钟声,简单直白地设定了场景。
  2. 夜静山更响:夜晚宁静,山中的钟声显得更加清晰,暗示了宁静环境带来的思考。
  3. 霜风吹寒月:霜冷的风吹过,月亮显得更加寒冷,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4. 窈窕虚中上:月亮在空中轻盈地升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钟声有节奏地敲打,后续的回音又在空中回荡,增加了动感。
  6.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听到的声音仿佛可以看到,但去寻找时却发现没有形象,反映出声音与形象的无常。
  7.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最终,诗人意识到一切本质是空的,生死的念头只是徒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可见的事物,展现了声音的虚幻与实际。
  • 对仗:如“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钟声似乎拥有生命,能够在空间中回荡,体现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存在的哲学反思,强调了空无的本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思考、孤独。
  •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
  • 霜风:象征寒冷与生命的脆弱。
  • 明月:象征希望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夜晚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鸟鸣
    C. 钟声
    D. 水流声

  2. 诗中提到的“生灭想”指的是什么?
    A. 对时间的思考
    B. 对生死的思考
    C. 对自然的思考
    D.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3. 诗歌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展开?
    A. 自然景色
    B. 生命的哲学思考
    C. 个人情感
    D. 社会现实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夜晚的思考中,表现了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