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路菊花 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 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 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凋残。 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轻摇曳,惊扰未定,溪边的影子在傍晚带来寒意。 不是重阳节,却空自拿着满把的菊花观赏。 神仙们谁会来采摘,烟雨中惋惜它们的凋残。 牧童和樵夫看着,应该会教你如何爱护它们,这很难。
注释: 袅风:微风轻轻摇曳的样子。 溪影:溪边的影子。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赏菊的习俗。 虚将满把看:空自拿着满把的菊花观赏。 采掇:采摘。 烟雨:细雨蒙蒙的样子。 凋残:凋谢残败。 牧竖樵童:牧童和樵夫。 应教爱尔难:应该会教你如何爱护它们,这很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在非重阳节时,诗人对菊花的欣赏和爱护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和脆弱,以及诗人对它们的深情。诗中“袅风惊未定”和“溪影晚来寒”描绘了菊花在微风中的摇曳和傍晚的寒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感叹不是重阳节,却依然拿着菊花观赏,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对时节的无奈。后两句通过“神仙谁采掇”和“烟雨惜凋残”进一步强化了对菊花的珍惜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袅风惊未定”:微风轻轻摇曳,惊扰未定,形容菊花的动态美。
- “溪影晚来寒”:溪边的影子在傍晚带来寒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不得重阳节”:不是重阳节,表达了对时节的无奈。
- “虚将满把看”:空自拿着满把的菊花观赏,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
- “神仙谁采掇”:神仙们谁会来采摘,表达了对菊花的珍惜。
- “烟雨惜凋残”:烟雨中惋惜它们的凋残,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 “牧竖樵童看”:牧童和樵夫看着,表达了对菊花的普遍喜爱。
- “应教爱尔难”:应该会教你如何爱护它们,这很难,表达了对菊花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拟人:“袅风惊未定”和“烟雨惜凋残”中的“惊”和“惜”赋予了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比喻:“溪影晚来寒”中的“溪影”比喻菊花的影子。
- 对仗:“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中的“袅风”和“溪影”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珍惜,以及对菊花的深情。诗人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节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袅风:微风轻轻摇曳的样子,形容菊花的动态美。
- 溪影:溪边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有赏菊的习俗。
- 烟雨:细雨蒙蒙的样子,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袅风惊未定”中的“袅风”指的是什么? A. 大风 B. 微风 C. 狂风
- 诗中“不得重阳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 诗中“烟雨惜凋残”中的“惜”表达了什么? A. 喜爱 B. 惋惜 C. 厌恶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