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梦亭》

时间: 2025-01-17 10:26:40

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

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云梦亭 崔橹 〔唐代〕 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烟雾如同梦境,细雨如同尘埃,霜后的景色在晴天显得比春天还要美丽。池西边那棵红叶树,不知何时能与何人相伴。

注释:

  • 薄烟:轻薄的烟雾。
  • 如梦:形容烟雾朦胧,如同梦境。
  • 如尘:形容雨细小,如同尘埃。
  • 霜景:霜后的景色。
  • 晴来:晴天时。
  • 胜春:比春天还要美丽。
  • 好住:好好地生长。
  • 池西:池塘的西边。
  • 红叶树:秋天叶子变红的树。
  • 何年今日:不知何时。
  • 伴何人:与何人相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云梦亭周围的景色,通过对薄烟、细雨、霜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相伴之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梦亭周围的景色,通过“薄烟如梦雨如尘”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朦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后两句“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伴侣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伴侣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烟如梦雨如尘”:通过比喻,将薄烟比作梦境,细雨比作尘埃,形象地描绘了朦胧而细腻的自然景象。
  • “霜景晴来却胜春”:表达了霜后的景色在晴天时比春天还要美丽,突出了霜景的独特魅力。
  • “好住池西红叶树”:诗人希望池西边的红叶树能够好好生长,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
  • “何年今日伴何人”:表达了对未来相伴之人的期待,透露出对伴侣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薄烟如梦雨如尘”中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 对比:“霜景晴来却胜春”中通过对比,突出了霜景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未来伴侣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薄烟:象征朦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 细雨:象征细腻而温柔的自然气息。
  • 霜景:象征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 红叶树:象征美好而期待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薄烟如梦雨如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2. 诗中的“霜景晴来却胜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霜景比春天还要美丽 B. 霜景不如春天美丽 C. 霜景和春天一样美丽 D. 霜景比春天更寒冷 答案:A

  3. 诗中的“好住池西红叶树”暗示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珍视 B. 对红叶树的厌恶 C. 对池西的厌恶 D. 对红叶树的忽视 答案:A

  4. 诗中的“何年今日伴何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担忧 B. 对伴侣的渴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孤独的接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同样描绘秋天景色,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牧《秋夕》与崔橹《题云梦亭》:两者都描绘秋天景色,但杜牧的诗更多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崔橹的诗则更多表达对未来伴侣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崔橹的诗作,可以了解更多其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