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花发上林(大历十四年侍郎潘炎试)》
时间: 2025-01-04 09:5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花发上林
(大历十四年侍郎潘炎试)
作者:王表 〔唐代〕
御苑春何早,繁花已绣林。
笑迎明主仗,香拂美人簪。
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
晴光来戏蝶,夕景动栖禽。
欲托凌云势,先开捧日心。
方知桃李树,从此别成阴。
白话文翻译:
皇宫的春天来得多么早啊,繁花已经装点了树林。
花儿们笑着迎接明主的车驾,香气轻拂着美人的发簪。
大地与楼台相连,天空中洒下细雨和露珠。
晴空中蝴蝶翩翩起舞,傍晚的景色使栖息的鸟儿活动不已。
想要托起凌云的气势,首先要展现出捧日的心情。
从此我才知道桃李树,终究会与阴影相别离。
注释:
- 御苑:指皇帝的园林。
- 绣林:形容繁花似锦,像绣出来的一样美丽。
- 明主:指明智的君主。
- 仗:指皇帝的车驾或威势。
- 香拂:香气轻拂,形容花香扑鼻。
- 楼台:指建筑物,与大地相接。
- 晴光:晴天的光线。
- 戏蝶:嬉戏的蝴蝶。
- 栖禽:栖息的鸟类。
- 凌云势:比喻高尚的志向或气势。
- 捧日心:形容心中有抱负,愿意追求光明。
- 阴:这里指树荫,暗指隐蔽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桃李树:指桃花和李花,象征美好和繁荣。其后“别成阴”,意指美好的事物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生机。
- 春何早:反映了春天的早到,与自然的变化紧密联系,也暗示了社会和政治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表,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大历十四年,正值唐代中兴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了此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王表的《赋得花发上林》以春天的早到为引子,描绘了御苑中的繁花似锦,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光。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皇室的繁华与自然的和谐。开篇“御苑春何早,繁花已绣林”以感叹句式引入,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通过“笑迎明主仗,香拂美人簪”描绘了花儿与美人的亲密关系,表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交融。
诗中多次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不仅增强了诗的音韵美,也体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生。最后两句“欲托凌云势,先开捧日心”,表达了诗人渴望飞黄腾达的心情,强调了志向与努力的重要性。而“方知桃李树,从此别成阴”则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寓意着美好的事物总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改变。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美好的赞美,又有对未来的思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御苑春何早:春天来得真早,感叹自然的变化。
- 繁花已绣林:树林中盛开着各种花朵,犹如绣品般美丽。
- 笑迎明主仗:花儿们笑着迎接明主的到来。
- 香拂美人簪:花香轻轻拂过美人的发簪,表现出花与人之间的亲密。
- 地接楼台近:大地与楼台相连,展现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 天垂雨露深:天空洒下细雨和露珠,强调了春天的滋润。
- 晴光来戏蝶:晴天的光线吸引着蝴蝶翩翩起舞。
- 夕景动栖禽:傍晚的景色使得栖息的鸟儿活动不已。
- 欲托凌云势:想要在高天之上飞翔,表达了志向。
- 先开捧日心:要展现出追求光明的心情,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 方知桃李树:才明白桃李树的命运。
- 从此别成阴:从今往后将与阴影告别,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把春天的到来比作繁花绣林,生动形象。
- 拟人:花朵被描绘成在“笑迎”明主,赋予了花朵生命。
- 对仗:如“地接楼台近,天垂雨露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强调了努力与追求的重要性,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繁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 香气:代表着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 楼台:象征着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结合。
- 晴光与夕景:分别代表光明与时光的流逝,暗示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文人
- C. 农民
- D. 神仙
-
诗中的“笑迎”是指什么?
- A. 花儿迎接
- B. 人的笑声
- C. 动物的欢叫
- D. 风的吹拂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忧伤
- B. 期望
- C. 愤怒
- D. 忘却
答案:
- A. 皇帝
- A. 花儿迎接
- B. 期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韦应物
诗词对比:
- 王表的《赋得花发上林》与孟浩然的《春晓》都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但王表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孟浩然则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的心态。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