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瞿年伯临难诗即以奉挽》

时间: 2025-01-17 09:34:51

漫云嚼齿枕戈眠,胜过祥兴已四年。

占历自知当赤伏,骑箕先此告苍天。

奔归灵武非无策,独守荥阳亦宿缘。

莫以人间论成败,虞山一字比燕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恭和瞿年伯临难诗即以奉挽
——方以智

漫云嚼齿枕戈眠,
胜过祥兴已四年。
占历自知当赤伏,
骑箕先此告苍天。
奔归灵武非无策,
独守荥阳亦宿缘。
莫以人间论成败,
虞山一字比燕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追思与哀悼。
漫无边际的云彩中,磨牙的我枕着戈矛安眠,
这种安宁胜过祥和的日子已经过去四年。
依靠历书我知道将要遭遇赤伏(困境),
早在此之前就骑着箕(星象)告天。
奔归灵武(故乡)并不是没有办法,
独守荥阳(安定)也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
不要以人间的标准来论成败,
虞山的一个字比燕然(燕山)更为珍贵。

注释

  • 漫云:形容云彩漫无边际。
  • 嚼齿:形容磨牙,表达心中不安。
  • 枕戈眠:以戈为枕,显示战乱中的艰辛与不安。
  • 赤伏:指困境或危机。
  • 骑箕:古代占星术,表示对未来的预知。
  • 灵武:指的是诗人的故乡。
  • 荥阳:古地名,象征安定。
  • 虞山:古代名山,象征珍贵的文化或精神。
  • 燕然:古代名山,象征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以智(1611-1671),字子猷,号方观,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诗人。他在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尤其以其对科学的探索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末动荡的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方以智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追思与深切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死、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切入,表达了对朋友的追悼和对人生的思考。开头“漫云嚼齿枕戈眠”,形象地描绘了在战乱中人们的焦虑与不安,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局势的深刻感受。接着,通过“占历自知当赤伏”,诗人展现了他对未来厄运的预知,暗示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奔归灵武非无策”,虽然面临困境,但依然保持着一种归属与安定的渴望。最后两句“莫以人间论成败,虞山一字比燕然”,则是对成功与失败的反思,强调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价值,表现了他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既有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又有对历史的反思,显示了诗人丰厚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漫云嚼齿枕戈眠:描绘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体现出对战争的恐惧。
  2. 胜过祥兴已四年:表达对宁静生活的怀念与渴望,四年暗示了久远的时间。
  3. 占历自知当赤伏:通过占卜了解未来的困境,展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敏感。
  4. 骑箕先此告苍天:暗示诗人曾经向天询问命运,展示出他对未来的无奈与求索。
  5. 奔归灵武非无策:虽有归乡的想法,但并非没有计划,体现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6. 独守荥阳亦宿缘:安定的生活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表现出对命运的接受。
  7. 莫以人间论成败:强调不要以世俗的标准评判成败,升华了主题思想。
  8. 虞山一字比燕然:强调精神和文化的价值高于物质成就,表现出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漫云嚼齿”,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内心的焦虑。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韵律美。
  • 排比:如“奔归灵武非无策,独守荥阳亦宿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命运的反思与对人生的思考,强调内在精神的价值高于外在成就,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不确定性和变化。
  • :象征战争与不安。
  • 赤伏:象征困境和危机。
  • 灵武:象征故乡的归属感。
  • 虞山:象征精神与文化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漫云嚼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安宁
    B. 焦虑
    C. 快乐

  2. “莫以人间论成败”的意思是什么? A. 只看结果
    B. 忽视精神价值
    C. 不要用世俗标准评判

  3. “奔归灵武非无策”中“灵武”指什么? A. 一座山
    B. 诗人的故乡
    C. 一个城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方以智《恭和瞿年伯临难诗即以奉挽》与李白《将进酒》
    • 方以智的诗更注重对命运的思考与怀念,而李白则强调即时享乐与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鉴赏》
  • 《方以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