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怪石》
时间: 2024-12-27 21:08: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兹山翠成堆,峭骨乃如许。
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
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
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
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
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
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如翠绿的堆积,峭拔的山骨就是如此。
经过巧妙的自然作用,岩石的缝隙中流出青色的乳液。
传说当年女娲炼石补天,恐怕也不如这自然之美。
岩石巍峨至今,仿佛可供人枕卧。
我来轻轻抚摸,松树下的阴凉在正午的阳光中。
初看像是道士化身的羊,实则也像将军骑的猛虎。
坐久了,肚子饥饿鸣叫,试着做一锅先主的美味。
注释:
- 兹山:这座山。
- 翠成堆:绿色的山如同堆积起来的翡翠。
- 峭骨:指山的高峻与刚毅。
- 化工:自然的巧妙作用。
- 女娲氏:指古代神话中的女娲,创造人类并补天的女神。
- 丈室:丈房,指很大的房间,这里形容石头的巨大。
- 松阴日亭午:在松树的阴影下,正值午时。
- 道士羊:指道士的打扮,可能形容一种灵动的感觉。
- 先主:指刘备,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游览一处山石景观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思索。诗中提及的女娲补天的典故,表明了对自然与神话的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
《题怪石》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感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山石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奇妙与人类文化的深厚。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兹山翠成堆”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景,展现了山的青翠与壮观。随后的“化工妙融结,石罅走青乳”则将自然的奇妙工艺表现得淋漓尽致,石缝中流出的青色液体仿佛是自然赋予的生命。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山石的美丽,更引发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女娲氏”是一种文化典故,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接着,诗人以自己抚摸岩石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感受,仿佛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在此刻消融。最后一联“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则以幽默的方式结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历史的回味,使整首诗在赞美山石之美的同时,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兹山翠成堆:描绘山的翠绿,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 峭骨乃如许:强调山的高耸与险峻,传达出自然的伟岸之美。
- 化工妙融结:自然的力量是巧妙而神奇的。
- 石罅走青乳:形象地表现岩石之间流出的青色液体,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感。
- 当年女娲氏,炼此不及补:用神话传说来比拟自然之美,展现出人类文化的深厚。
- 岩岩至于今,丈室枕其股:描述岩石的巍峨与持久,仿佛可以供人休息。
- 我来手摩挲,松阴日亭午: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状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初疑道士羊,亦类将军虎:用比喻展现山石的神秘与力量,暗示自然的多样性。
- 坐久饥肠鸣,试作先主煮:以幽默的口吻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出对美食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联系,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赋予山石以生命,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和人类文化的思考。诗人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青乳:自然的神奇与灵动,展现出生命的力量。
- 女娲:代表人类文化的根源与对自然的敬畏。
- 松阴:宁静与安逸的象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个神话人物?
- A. 盘古
- B. 女娲
- C. 孟子
- D. 孙悟空
-
“兹山翠成堆”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
- B. 蓝色
- C. 红色
- D. 黄色
-
诗中提到的“先主”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刘备
- C. 孙权
- D. 诸葛亮
答案:
- B. 女娲
- A. 绿色
- B. 刘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望岳》: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但更多强调了壮丽与豪情。
- 《登鹳雀楼》:虽然主题相似,但更侧重于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