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阆州二绝》

时间: 2025-01-07 18:26:58

木奴矢矫二十里,大似盘龙趋桂林。

中人薄暑遽如许,觅树依凉无好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奴矢矫二十里,大似盘龙趋桂林。中人薄暑遽如许,觅树依凉无好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木奴矢在二十里的延伸,形状似一条盘龙,奔向桂林。眼下的酷暑让人感到难耐,四处寻觅树荫却发现没有合适的阴凉之处。

注释:

  • 木奴矢:木制的箭,古代兵器的一种,可能在这里用作比喻或者象征。
  • :指伸展、延伸。
  • 盘龙:形容像龙一样弯曲而盘旋的形状。
  • 薄暑:指轻微的夏季炎热。
  • :急促、迅速。
  • :寻找。
  • 依凉:依靠阴凉处。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确引用的经典典故,但“盘龙”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力量和灵动。桂林则是中国著名的山水城市,常被诗人歌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夏季酷热的时节写成,诗人身处阆州,感受到环境的炎热与自然的美。写作此诗的目的可能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炎热天气的不适感。

诗歌鉴赏:

《发阆州二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酷暑中的感受与思考。首句“木奴矢矫二十里”以生动的形象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延展,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诗人以“盘龙”来比喻木奴矢的形态,体现出一种动态美。第二句提到的桂林,更是将这幅画面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桂林的美丽山水在诗人心中形成一种理想的归属感。

在炎热的夏季,诗人选择在树下寻求阴凉,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对生活中舒适环境的追求。整首诗在优美的自然景象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与无奈,仿佛在提醒人们,尽管自然美好,但人类的生活总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诗中通过简单的词汇,却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体现了洪咨夔对自然与生活的敏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奴矢矫二十里:描绘一条长长的木箭,仿佛在延伸,显示出空间的辽阔与自然的壮观。
  • 大似盘龙趋桂林:形象生动地比喻木箭的形状,增加了诗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
  • 中人薄暑遽如许:诗人感受到的炎热,突出了季节的特征和对环境的敏感。
  • 觅树依凉无好阴:表达了诗人对阴凉环境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无奈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木箭比作盘龙,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前后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居环境的思考。
  • 拟人:通过“薄暑”来赋予季节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人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反映出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奴矢:象征着力量和方向,代表着自然的力量。
  • 盘龙:象征着灵动与美,暗示自然景观的曲折与变化。
  • 桂林:象征着理想之地,代表着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奴矢”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武器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动物
    • D. 一种工具
  2. 诗中“薄暑”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秋天的凉爽
    • C. 夏天的炎热
    • D. 春天的温暖
  3. “觅树依凉无好阴”的意思是什么?

    • A. 寻找树木但没有阴凉
    • B. 寻找水源但没有清凉
    • C. 寻找食物但没有美味
    • D. 寻找朋友但没有陪伴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洪咨夔与李白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洪咨夔更侧重于对环境的感受,而李白则更注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诗歌传统与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入门》
  3.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