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曲》
时间: 2025-01-19 16:00: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风吹雨鸣窗纸,壮士不眠推枕起。
床头金尽尊酒空,枥马相看泪如洗。
鸿门霸上百万师,安西北庭九千里。
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
横飞渡辽健如鹘,谈笑不劳投马箠。
堂堂羽檄从天下,夜半斫营孱可鄙。
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
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
白话文翻译
秋风吹过,雨打窗纸,声音清脆;壮士在床上辗转难眠,推开枕头坐起。床头的金子已经用尽,酒坛也空了,唯有马儿在旁,泪水湿透了脸庞。鸿门之会上,百万雄师聚集,而安西北庭的距离却有九千里。帐前的号角声直入云霄,陇上的铁衣在水面上闪烁。横渡辽水,英勇像鹰一样,谈笑间不需操劳投马箠。堂堂的文书从四方而来,半夜里砍营的举动让人不屑。捉萤火虫读书,究竟能有什么益处?不如投笔谋取功名,努力奋斗。手握百斤长刀,背负两石弓,耳中只听到秋风的声音。
注释
- 鸣窗纸:窗纸发出的声音,用以形容秋风和雨声。
- 推枕起:推开枕头起身,形容难以入眠。
- 金尽尊酒空:金钱用尽,酒坛空了,象征生活困顿。
- 泪如洗:眼泪如同洗过一般,形容悲伤。
- 鸿门:指鸿门宴,出自《史记》,意指权谋斗争。
- 画角:军中号角,形容战斗的紧张气氛。
- 铁衣:铁甲,象征将士的勇敢与坚毅。
- 横飞渡辽:形容渡过辽水,表现壮士的英勇。
- 羽檄:指文书,古代的军事通报。
- 拾萤读书:形容在夜晚捉萤火虫时读书,隐喻学习的艰辛。
- 投笔取封:比喻努力追求功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婉约的生活情趣。陆游一生经历了南宋与金的对抗,诗中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秋风曲》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忧虑,同时又感受到个人奋斗的无力。诗中通过秋风的意象,表达了他的悲愤与不屈。
诗歌鉴赏
《秋风曲》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开头的“秋风吹雨鸣窗纸”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不安。接下来,通过对壮士不眠和马儿悲泣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无奈的英雄情怀。
诗中提及“鸿门霸上百万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警醒,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随后,诗人通过军中号角声和铁甲反射的光辉,传达出一种激昂的战斗精神,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责任感。
“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学问与功名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个人奋斗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切,意象丰富,展现出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风吹雨鸣窗纸:描绘秋日的雨声,设定了孤独的环境。
- 壮士不眠推枕起:表现壮士的愁苦与不安,无法入睡。
- 床头金尽尊酒空:生活困境的写照,经济困顿。
- 枥马相看泪如洗:孤独的马儿与诗人相对,泪水如洗,象征悲伤。
- 鸿门霸上百万师:借历史事件表达对权力斗争的无奈。
- 安西北庭九千里:远方的战场,让人感到距离的遥远和无力。
- 帐前画角声入云:响亮的号角声,营造出战争的紧迫感。
- 陇上铁衣光照水:铁甲闪耀,象征将士的勇敢。
- 横飞渡辽健如鹘:比喻壮士的英勇,宛如鹰隼。
- 谈笑不劳投马箠:轻松的态度,表现出对战斗的自信。
- 堂堂羽檄从天下:文书从四方而来,表明战事紧迫。
- 夜半斫营孱可鄙:暗示对敌人行为的轻视。
- 拾萤读书定何益:反思读书的意义,感到无用。
- 投笔取封当努力:鼓励自己努力追求功名。
- 百斤长刀两石弓:形象化的力量,象征持久的斗志。
- 饱将两耳听秋风:最后一句回归到秋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健如鹘”比喻英勇的壮士。
- 拟人:马儿的泪水表现出人的情感。
- 对仗:如“横飞渡辽健如鹘,谈笑不劳投马箠”加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奋斗的渴望,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意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凋零与孤独。
- 雨:传达愁苦与悲伤。
- 壮士:代表英雄与奋斗者的形象。
- 鸿门:象征权力斗争与历史的沉重。
- 铁衣:象征战斗与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鸿门”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A. 赤壁之战
B. 鸿门宴
C. 长平之战 -
诗中“泪如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生活的乐趣
B. 国家命运与个人奋斗
C. 自然风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陆游《秋风曲》与杜甫《春望》:两首诗均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陆游更多地强调个人奋斗的无力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国家破败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