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使群归宛陵二首》

时间: 2025-01-06 08:05:08

姓名久已御屏间,合上锋车入帝关。

岂有荐书喧笔橐,但留声价惠江山。

簿书袖手诗还在,出处忘情意自闲。

不分爱江楼下水,隔人无计可追攀。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魏使群归宛陵二首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姓名久已御屏间,合上锋车入帝关。
岂有荐书喧笔橐,但留声价惠江山。
簿书袖手诗还在,出处忘情意自闲。
不分爱江楼下水,隔人无计可追攀。

白话文翻译:

这位魏使的姓名早已在朝廷中被记录,乘坐着锋利的车马进入皇城。
难道有荐书的声响让笔墨喧闹?只留下声名和价值惠泽江山。
手中虽有诗文,却悠闲自在,忘却了身世。
不论是江楼下流淌的水,还是隔着的人,皆无计可追逐。

注释:

  • 姓名: 指的是魏使的名号。
  • 御屏: 指朝廷的屏风,象征权力与地位。
  • 锋车: 形容马车的锋利和威武。
  • 荐书: 指赠送书信。
  • 笔橐: 笔袋,指写作的工具。
  • 声价: 名声和价值。
  • 簿书: 指文书或诗文。
  • 出处: 出身、背景。
  • 意自闲: 意思是心情悠闲。
  • 隔人: 指与人距离的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以诗歌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充满哲理。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送别魏使时写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仕途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中“姓名久已御屏间”开篇即指出魏使的地位和荣耀,反映出诗人与之的关系。接着通过“岂有荐书喧笔橐”一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认为真正的声名并不在于书信的喧嚣,而在于其对国家的贡献。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通过对江水与人际关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姓名久已御屏间”意指魏使的名声早已在朝中传颂,象征着他在政治上的成功。
    • “合上锋车入帝关”表现出他的威风与荣耀,似乎在庆祝他的归来。
    • “岂有荐书喧笔橐”抒发诗人对名利的淡然,认为书信的纷扰并不重要。
    • “但留声价惠江山”则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国家的贡献。
    • “簿书袖手诗还在”表达出诗人虽身处官场,却对诗歌的坚持与热爱。
    • “出处忘情意自闲”描绘了诗人对自身背景的遗忘,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不分爱江楼下水”与“隔人无计可追攀”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是一种无奈的情感流露。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使用了隐喻,如“江楼下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情感的无奈。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 姓名: 象征身份与地位。
  • 锋车: 代表威风与荣耀。
  • 江山: 象征国家与历史。
  • 水: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御屏”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朝廷
    C. 诗歌
    D. 江山

  2. “岂有荐书喧笔橐”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功名的渴望
    B. 对名利的淡泊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江山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曹彦约的《送魏使群归宛陵二首》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均是送别诗,但曹彦约的诗更注重对人生哲学的探讨,而李白则更为直白地表达对友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曹彦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