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仁季咏梅韵》

时间: 2025-01-06 08:43:18

水边得月共楼台,此处风光可认梅。

万态争如疏影好,一尊何惜笑颜开。

东君为尔饶先著,俗子逢之倒射回。

莫恨陇寒无驿使,江南冲暖望归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此仁季咏梅韵
曹彦约 〔宋代〕

水边得月共楼台,此处风光可认梅。
万态争如疏影好,一尊何惜笑颜开。
东君为尔饶先著,俗子逢之倒射回。
莫恨陇寒无驿使,江南冲暖望归来。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楼台上,明月与我相伴,这里风光旖旎,梅花的身影恰似可辨。
各种姿态的梅花,争奇斗艳,唯有那疏影最为动人,举杯畅饮,何必在意笑颜的开合。
春天的东风为你提前送来美丽的梅花,普通人见到梅花的美丽,竟然都要回过头来欣赏。
不要埋怨寒冷的山陇没有驿使传递佳音,江南的暖春将很快到来,期待归来的日子。

注释:

  • 水边得月:水边倒映着明月,意指宁静美好的环境。
  • 楼台:指的是楼阁、亭台,常用于吟咏风景。
  • 疏影:指梅花稀疏的影子,形容梅花的清雅。
  • 东君:春天的神灵,代表春风。
  • 俗子:指普通人,常用来形容平民百姓。
  • 陇寒:指寒冷的山地,象征着冬天的残留。
  • 江南冲暖:指江南地区春暖花开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字仲甫,号仁季,生于宋代,仕于朝廷,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尤其在描写梅花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与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再次仁季咏梅韵》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意象的古诗。诗人以水边的楼台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冬春时节的画面。开篇“水边得月共楼台”,通过水中倒影与楼台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氛围,暗示着作者的心境与自然的交融。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转向梅花的描写,“万态争如疏影好”,不仅强调了梅花的多样性,更表现出诗人对梅花清雅疏影的偏爱。这里的“疏影”象征着一种独特的美,暗合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渴望。诗人举杯畅饮,无惧笑颜的变化,反映出一种洒脱、豁达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东君为尔饶先著”,则暗示春天的到来,诗人借春风的到来寄托了对梅花的喜爱与期待,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热情。最后两句“莫恨陇寒无驿使,江南冲暖望归来”,则是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对春暖花开的期待与对温暖归来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梅花与春天深厚的情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边得月共楼台:描绘了水边楼台的美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 此处风光可认梅:指这里的风景使人想起梅花,暗示梅花的独特魅力。
  3. 万态争如疏影好:各种梅花的姿态都在争奇斗艳,唯有疏影最美。
  4. 一尊何惜笑颜开:举杯畅饮时,心境开阔,无需在意他人的看法。
  5. 东君为尔饶先著:春天的东风为梅花提前带来了生机。
  6. 俗子逢之倒射回:普通人见到梅花之美,纷纷回头欣赏。
  7. 莫恨陇寒无驿使:不要怨恨寒冷的冬天没有人来传递消息。
  8. 江南冲暖望归来:期待江南春暖花开的日子尽快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水边得月与楼台的结合,暗示自然与人的和谐。
  • 对仗:如“万态争如疏影好”与“一尊何惜笑颜开”形成对仗。
  • 拟人: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其主动带来梅花的行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梅花与春天的美丽,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雅,代表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 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代表着新的希望与生机。
  • 江南:象征富饶与温暖的地方,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神灵? A. 冬天
    B. 春天
    C. 夏天
    D. 秋天

  2. “水边得月共楼台”中“得月”是指什么? A. 水边的月亮
    B. 得到月亮的光辉
    C. 与月亮一起
    D. 水边的明月倒影

  3.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热爱与欣赏
    C. 厌恶
    D. 不感兴趣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曹彦约的梅花诗与李白的《夜泊牛头》中的梅花意象,两者都表现了对梅花的热爱,但曹彦约更偏重于对梅花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感。通过对比可见,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中展现出的个性与特色。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3. 《诗经与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