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山房十首》

时间: 2025-01-01 12:39:26

四壁寒蛩作苦吟,唤回旅梦约三更。

不知身在禅房宿,误听松风做雨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壁寒蛩作苦吟,
唤回旅梦约三更。
不知身在禅房宿,
误听松风做雨声。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墙壁上,寒蝉在苦苦地鸣叫,
把我从旅途的梦中唤醒,已近三更时分。
我不知道自己身在禅房中休息,
错以为松树的风声是下雨的声音。

注释

  • 寒蛩:寒蝉,古时常用以描绘孤独和凄凉的氛围。
  • 苦吟:苦苦吟唱,形容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情感的压抑。
  • 旅梦:指在旅途中做的梦,象征对故乡或安宁生活的向往。
  • 三更:夜间的时间,大约是半夜的时分,象征宁静和孤独。
  • 禅房:指修行的住所,常用于隐士或僧侣的栖息地。
  • 松风:松树间吹来的风声,给人一种自然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寒蛩”、“松风”均为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寂寞与自然的和谐。寒蛩的鸣叫常与忧伤的情绪相联系,而松风则传达出一种清凉与恬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人,字子美,号白山,江苏宜兴人。李曾伯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视角,成为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宜兴山房十首》是李曾伯在隐居山房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索。诗中描绘了他在禅房中的感受,表达出一种对孤独和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极为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夜晚在禅房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索。开篇“四壁寒蛩作苦吟”以寒蝉的声音为引子,暗示了诗人情感的沉重和内心的苦闷。接着“唤回旅梦约三更”,将诗人从梦中唤醒,暗示他对往昔的回忆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最后的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身处环境的迷茫,误将松风当作雨声,暗含着对外界与内心世界的错位感,传达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寂静的夜晚为背景,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声音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感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壁寒蛩作苦吟:四周的墙壁上,寒蝉在鸣叫,象征着寂寞与孤独,营造出一种苦闷的氛围。
  2. 唤回旅梦约三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已是三更时分,诗人被唤醒,表明他在梦中也在思索着旅途的经历。
  3. 不知身在禅房宿:诗人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感到迷茫,无法清晰地认出自己在禅房中,象征着心灵的困惑。
  4. 误听松风做雨声:松风的声音被误认为是雨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敏感和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知。

修辞手法

  • 拟人:寒蛩被赋予了“苦吟”的特性,表现出诗人心境的苦闷与孤独。
  • 对仗:如“身在禅房宿,误听松风声”,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孤独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情感的探寻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体现了禅意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蛩:象征孤独和哀伤,常用于描绘心境的凄凉。
  • 旅梦:代表着对过去或理想生活的追忆。
  • 松风: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蛩”是什么动物? A. 蛙
    B. 蝉
    C. 鸟

  2. 诗人误将什么声音听成了雨声? A. 竹声
    B. 松风
    C. 鸟鸣

  3. “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半夜
    B. 清晨
    C. 黄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曾伯的《宜兴山房十首》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感悟,但李曾伯更多地注重内心的情感,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