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丁秀才见示赋卷》

时间: 2025-01-01 12:16:36

五首新裁剪,搜罗尽指归。

谁曾师古律,君自负天机。

圣后求贤久,明公得隽稀。

乘秋好携去,直望九霄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丁秀才见示赋卷
五首新裁剪,搜罗尽指归。
谁曾师古律,君自负天机。
圣后求贤久,明公得隽稀。
乘秋好携去,直望九霄飞。

白话文翻译:

谢丁秀才给我展示了他的赋卷,
我细心裁剪了五首新作,尽量将其意趣归纳。
谁曾经借鉴过古人的法则?这都只因你自有天分。
圣明的皇帝求贤已久,而优秀的人才却难得一见。
趁着秋天的美好,带着作品一起去,
直望九天之上,仿佛要飞向高空。

注释:

  • 新裁剪:指新创作或重新编辑的诗词。
  • 指归:意指归纳、总结。
  • 师古律:指学习古代的作诗规律。
  • 天机:指天赋、才智。
  • 圣后:指明君、英明的皇帝。
  • 明公:指有才华的人。
  • 隽稀:形容优秀的人才稀少。
  • 乘秋:趁着秋天的时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79-835年),唐代诗人,字景初,号醉吟,浙江人。他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文人兴起的时期,诗人借助谢丁秀才的作品,表达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人才的渴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谢丁秀才见示赋卷》是一首关于诗歌创作和文人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谢丁秀才的赋卷的欣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新诗创作的探索和对古典诗法的反思。开篇“新裁剪”一词,展现了诗人对新作的珍视与用心,显示出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认真。接下来的“谁曾师古律,君自负天机”,则体现了诗人对古典诗法的超越,强调了个人才智的重要性。

在诗中,诗人提到“圣后求贤久,明公得隽稀”,在这里,诗人不仅在反映个人的创作经历,也在描绘社会对人才的渴求,这种“求贤”的情怀与“隽稀”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人才的珍贵和稀少,令人感慨。此外,“乘秋好携去,直望九霄飞”则隐喻着追求理想、向往高远的志向,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齐己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造诣和对诗歌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首新裁剪:表示诗人对新创作的热情与精心打磨。
  • 搜罗尽指归:强调归纳总结的过程,体现诗人对创作的严谨态度。
  • 谁曾师古律:质疑传统法则的束缚,表明追求个性和创新的思想。
  • 君自负天机: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圣后求贤久: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呼应前面的主题。
  • 明公得隽稀:体现对优秀人才的珍视与渴望。
  • 乘秋好携去:暗含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积极向上的态度。
  • 直望九霄飞:象征追求理想与自由,表现出一种高远的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直望九霄飞”,将理想与飞翔相结合,寓意追求的高远。
  • 对仗:如“圣后求贤久,明公得隽稀”,体现了诗人语言的对称美与节奏感。
  • 夸张:对人才稀少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探索,同时通过对人才的渴求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成熟与收获,暗喻创作的成果。
  • :象征自由与理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 九霄:代表高远的志向与理想的追求,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首新裁剪”中的“新”字表示什么?

    • A. 新创作的诗歌
    • B. 新的技巧
    • C. 新的朋友
    • D. 新的时代
  2. “君自负天机”中的“天机”指的是什么?

    • A. 天上的星星
    • B. 天赋、才智
    • C. 天气变化
    • D. 天然的风景
  3. 诗中提到的“圣后求贤久”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 A. 对人才的渴求
    • B. 人才过剩
    • C. 对诗歌的无所谓
    • D. 只重视权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的《谢丁秀才见示赋卷》与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齐己更注重个人才华的展现,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齐己的诗歌更多地反映了文人的情怀与社会背景,而王之涣则更富有壮丽的自然意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齐己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