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评事往宜春》

时间: 2025-01-04 07:37:09

兰舟西去是通津,名郡贤侯下礼频。

山遍寺楼看仰岫,

台连城阁上宜春。

鸿心夜过乡心乱,雪韵朝飞句韵新。

别有官荣身外趣,月江松径访禅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李评事往宜春

作者: 齐己 〔唐代〕


原文展示:

兰舟西去是通津,名郡贤侯下礼频。
山遍寺楼看仰岫,台连城阁上宜春。
鸿心夜过乡心乱,雪韵朝飞句韵新。
别有官荣身外趣,月江松径访禅人。


白话文翻译:

兰舟向西驶去,顺着通津而行,名声显赫的贤侯频频下礼。
山间寺庙与楼阁遍布,仰望高耸的山岚,
台阁与城楼连成一片,直抵宜春。
鸿雁在夜晚飞过,思乡之情令人心乱;
清晨的雪韵与诗句令人耳目一新。
那官场的荣华富贵,身外的趣味别有一番风味,
月色下的江边松径,正是访禅之人所向往的。


注释:

  • 兰舟:指轻便的船只,常用来形容出行的方式。
  • 通津:水道的交汇处,意指便捷的通道。
  • 名郡:著名的郡县。
  • 贤侯:指有德行的统治者。
  • 仰岫:仰望高山。
  • 鸿心:鸿雁象征思乡之情,夜过指鸿雁在夜间飞过。
  • 雪韵:形容雪的音韵,指清新脱俗的诗句。
  • 官荣:指官场的荣华富贵。
  • 禅人:修行的人,特指佛教的修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著名诗人,字景初,号云峰,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富有禅意著称,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齐己为送别友人李评事而作,李评事将前往宜春。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又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开篇以“兰舟西去是通津”,展现了友人出行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顺利与美好。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名郡贤侯的礼遇,突显了李评事的社会地位与声望。接下来的“山遍寺楼看仰岫”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分享壮美山水的乐趣。

在情感的转折中,诗人提到“鸿心夜过乡心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暗示着即使身处繁华,但内心依旧难以平静。最后两句“别有官荣身外趣,月江松径访禅人”则展示了诗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心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齐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舟西去是通津:通过轻舟的形象,描绘出友人前行的情景。
  2. 名郡贤侯下礼频:表现友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受人尊敬的情形。
  3. 山遍寺楼看仰岫:描绘自然山水的美,表现诗人对美好环境的欣赏。
  4. 台连城阁上宜春:展示宜春的繁华与秀丽,表达对地方的向往。
  5. 鸿心夜过乡心乱:通过鸿雁象征思乡之情,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6. 雪韵朝飞句韵新:清晨的雪景与新诗的结合,表达清新之感。
  7. 别有官荣身外趣:对官场荣华的看法,表现超脱的思想。
  8. 月江松径访禅人:暗示对禅宗文化的向往,体现诗人的内心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心”比喻思乡之情。
  • 对仗:如“山遍寺楼”与“台连城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月江松径”象征心灵的宁静与修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表达友情、思乡和对超然生活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兰舟:象征轻松的旅程。
  2. 贤侯:象征德行与社会地位。
  3. 山岫:自然的壮丽与心灵的寄托。
  4. 鸿心:思乡之情的象征。
  5. 雪韵:清新与诗意的结合。
  6. 月江松径:宁静与修行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兰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船上的人
    d) 船的颜色

  2. “鸿心夜过乡心乱”中“鸿心”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思乡之情
    c) 人生目标
    d) 旅途的快乐

  3. 诗中提到的“月江松径”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官场的繁华
    b) 自然的美丽
    c) 对禅修的向往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小船
  2. b) 思乡之情
  3. c) 对禅修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齐己更多探讨了内心的情感与哲理,而王维则强调了山水与人的和谐。在诗意的营造上,齐己的语言更为清新自然,而王维则常带有浓厚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齐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