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欧阳秀才赴举》

时间: 2025-01-01 11:41:25

莫疑空手去,无援取高科。

直是文章好,争如德行多。

烟霄心一寸,霜雪路千坡。

称意东归后,交亲那喜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欧阳秀才赴举
齐己 〔唐代〕

莫疑空手去,无援取高科。
直是文章好,争如德行多。
烟霄心一寸,霜雪路千坡。
称意东归后,交亲那喜何。


白话文翻译:

不要怀疑手无寸铁地前往,没人帮助你去获取高科(考试的高分)。
文章写得再好,又怎能比得上德行更为重要呢?
心在云霄中一寸,走的路却是霜雪覆盖的千山万坡。
称心如意地回到家乡后,与亲友的相聚又有什么特别的快乐呢?


注释:

  • 莫疑:不要怀疑。
  • 空手:没有任何依靠。
  • 高科:指高考试分或高的科目。
  • 德行:品德和行为。
  • 烟霄:指高远的天空。
  • 心一寸:比喻心志高远。
  • 霜雪路千坡:形容前进的道路艰难险阻。
  • 称意:心满意足。
  • 交亲:与亲友相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04—770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齐己,生于今四川省。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以五言绝句见长,作品多抒情和咏志,常表现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科举制度盛行的背景下,诗人以朋友赴京赶考为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及人生道路的艰难。


诗歌鉴赏:

《送欧阳秀才赴举》是一首寄托了深厚情感的送别诗,齐己通过对朋友的送别表达了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开篇的“莫疑空手去,无援取高科”,既是对好友的鼓励,又隐含了对科举制度的冷静思考。诗人认为,虽无外在帮助,但只要有文章才能,依然可以取得成就。

接下来的“直是文章好,争如德行多”,则明确指出了德行比才华更为重要,展现了诗人对道德的重视。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突出,因为科举考试强调的是文才,而诗人却提醒人们不应忽视内在的修养与品德。

“烟霄心一寸,霜雪路千坡”通过对比展现出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艰难,诗人用“烟霄”与“霜雪”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前进之路的艰辛与理想的遥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坚持。

最后一句“称意东归后,交亲那喜何”则是对未来的感慨,虽然回到家乡与亲友相聚,但内心的喜悦似乎并不如预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整首诗更加深邃,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整首诗在语言上精炼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比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疑空手去:劝诫朋友不要觉得自己没有依靠。
  2. 无援取高科:强调没有外力支持难以获得高分。
  3. 直是文章好:指出文章才能是重要的。
  4. 争如德行多:劝诫朋友品德修养更为重要。
  5. 烟霄心一寸:理想高远。
  6. 霜雪路千坡:前行艰难。
  7. 称意东归后:回乡后心满意足。
  8. 交亲那喜何:对聚会的期望与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比:文章才与德行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比喻:用“烟霄”比喻高远的志向,用“霜雪”形容艰难的道路。
  •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在的修养与品德。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对人生路途艰辛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手:象征无依无靠。
  • 高科:象征理想与目标。
  • 德行:象征内在修养。
  • 烟霄:象征高远的志向。
  • 霜雪:象征艰难的生活道路。

这些意象在诗中传递出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强调德行
    C. 描述自然景观

  2. “烟霄心一寸”中的“烟霄”指的是什么? A. 低处
    B. 高远的天空
    C. 雾霭

  3. 诗人对朋友的态度是? A. 消极
    B. 鼓励与劝诫
    C. 不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现了人生的艰难与理想的追求,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送友人》:李白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上更加激昂。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齐己的作品更注重内在的思考与道德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情感的直接与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