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崔校书》

时间: 2025-01-17 08:44:26

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不随喧滑迷真性,

何用潺湲洗污闻。

北阙会抛红駊騀,东林社忆白氛氲。

清吟有兴频相示,欲得多惭蠹蚀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崔校书
作者:齐己 〔唐代〕

雪色衫衣绝点尘,
明知富贵是浮云。
不随喧滑迷真性,
何用潺湲洗污闻。
北阙会抛红駊騀,
东林社忆白氛氲。
清吟有兴频相示,
欲得多惭蠹蚀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身着雪白的衣服,远离了世俗的尘埃,深知富贵不过是浮云。不会随波逐流迷失了真性,何必用溪水来洗刷那些污浊的名声。北阙之地或许会抛弃那些骏马,东林社的聚会却让我怀念那悠然的白云。清雅的吟唱有兴致时常向我示意,唯愿能多些羞愧,免得自己被蚕食了才华。


注释

  • 雪色衫衣:指白色的衣服,象征清白、高洁。
  • 点尘:指沾染尘埃,意为远离世俗的污染。
  • 浮云:比喻富贵荣华不实,短暂而虚幻。
  • 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意指溪水;用以比喻洗涤名声。
  • 北阙:指北方的宫阙,象征权贵。
  • 红駊騀:红色的骏马,代表富贵的象征。
  • 白氛氲:白色的云气,象征自然和清新。
  • 蠹蚀文:比喻才华被侵蚀或削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明,号天池,唐代诗人,出生于今四川省。齐己为人清高,崇尚自然,尤其以禅宗诗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真理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齐己借此诗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无奈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名利的思考与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


诗歌鉴赏

《答崔校书》是一首思想深邃、意蕴丰富的诗作。齐己通过对比雪色衫衣与世俗的浮华,展现了他对清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雪色衫衣绝点尘”即为诗的主题,使用雪的纯洁象征着诗人对名利的超脱。接下来的“明知富贵是浮云”则揭示了他对世俗繁华的看法,富贵如浮云般短暂,一旦追逐便会迷失真我。

诗中“何用潺湲洗污闻”点出诗人对名声和名利的淡然,流动的溪水虽可洗去污垢,却无法洗净内心的真实和自我。接下来的“北阙会抛红駊騀,东林社忆白氛氲”则体现了诗人对权贵的淡漠与对自然的眷恋,前者代表了世俗的喧嚣,后者则是心灵的栖息地。

最后两句“清吟有兴频相示,欲得多惭蠹蚀文”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渴望与追求,虽有才华却因世俗的侵蚀而感到羞愧。整体而言,齐己以清新隽永的文字,深刻地探讨了名利与内心宁静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色衫衣绝点尘:以雪色的衣服比喻自己的清白,表明远离世俗的尘埃。
  • 明知富贵是浮云:表达对富贵虚幻的认知,强调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荣华更为重要。
  • 不随喧滑迷真性:不愿随波逐流,保持自我的真实。
  • 何用潺湲洗污闻:质疑用外在手段洗刷内心的污浊。
  • 北阙会抛红駊騀:暗示权贵不可靠,骏马象征权势,随时可能被抛弃。
  • 东林社忆白氛氲:怀念自然的纯真与自由,东林社象征着一种理想的集体生活。
  • 清吟有兴频相示:表达对吟唱诗歌的热情。
  • 欲得多惭蠹蚀文:渴望保持才华,避免被世俗侵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色衫衣”比喻清白,“浮云”比喻富贵。
  • 对仗:整首诗行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反语:通过质疑“何用潺湲洗污闻”表达对名声的漠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浮华世界的拒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个人的真实和内在价值,体现了齐己的高洁情操与超凡脱俗的品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色:象征纯洁、高尚的品质。
  • 浮云:象征虚幻与无常的荣华。
  • 潺湲:象征名声的流动与不稳定。
  • 红駊騀:象征权贵与世俗的荣华。
  • 白氛氲: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纯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雪色衫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清白 C. 浮华

  2. 诗中提到的“北阙”是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权贵的象征 C. 文人聚会

  3. “浮云”在此诗中暗示了什么?
    A. 永恒 B. 虚幻 C. 真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的《答崔校书》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反映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但前者更强调个人的内心追求,后者则表现出一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依恋。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诗的艺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