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赠表兄崔秀才》

时间: 2025-01-04 13:04:51

何事年年恋隐沦,成名须遣及青春。

明时早献甘泉去,若待公车却误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事年年恋隐沦,成名须遣及青春。
明时早献甘泉去,若待公车却误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为什么我年年都沉迷于隐居的生活呢?要成名就必须在青春年少时就付出努力。若能早早把甘泉(指美好的事物或理想)献出,那就好过等到公车(指科举考试的机会)来临时却耽误了大好时光。

注释:

  • 隐沦:指隐居,隐藏在外界的纷扰中。
  • 成名:指获得名声,通常与科举考试成就有关。
  • 甘泉:美好的事物或理想,象征着成功和理想的实现。
  • 公车:古代科举考试的代称,意指通过考试获得功名。

典故解析:

  • 公车:古代科举制度中,公车是指专门用于考试的车辆,象征着士人追求功名的机会。
  • 甘泉:在古代文学中,甘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理想或志向,强调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59年-818年),唐代诗人,字仲举,号少城,生于今湖南省。权德舆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尤以五言和七言诗见长,是唐代重要的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强调在年轻时应把握机会,努力奋斗,以免将来后悔。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隐居与成名的选择,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开头的“何事年年恋隐沦”直接质问自己为何年复一年选择隐居,展现出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和困惑。接下来的“成名须遣及青春”则明确指出,成名的机会往往与年轻时的努力息息相关,诗人意识到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若不及时把握,将失去宝贵的机遇。

“明时早献甘泉去”表达了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在明朗的时光早早献出自己的才华与理想。而“若待公车却误人”则是对科举考试的批判,强调如果只等着通过科举来获得成功,往往会错失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机会。整首诗气韵流畅,情感真挚,传达了诗人对功名与理想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事年年恋隐沦:诗人自问,为什么年年都沉迷于隐居的生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反思。
  2. 成名须遣及青春:强调成名需要在年轻时努力拼搏,寓意着时间的宝贵。
  3. 明时早献甘泉去:希望在美好的时光里,能早早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理想。
  4. 若待公车却误人:警示人们若只等科举机会而不主动追求理想,最终会耽误人生。

修辞手法:

  • 对比:隐居与成名的对比,突显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思考,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 比喻:甘泉比喻理想与志向,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追求理想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人把握时光,积极努力,而不是消极等待机会的到来。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在启示读者,珍惜青春,奋发向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沦:象征逃避现实的生活状态。
  • 甘泉:象征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 公车:象征机会与成就的途径。

这些意象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传达了对理想追求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成名须遣及青春”强调了什么? A. 年龄无关紧要
    B. 年轻时应努力追求
    C. 隐居是更好的选择

  2. “甘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追求
    C. 友情

  3. 诗人对“公车”的态度是怎样的? A. 赞同
    B. 批判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权德舆的《戏赠表兄崔秀才》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权德舆更强调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而李白则更注重享受生活的豪情。两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到达了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唐代诗人多元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权德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