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作者: 韩维 〔宋代〕
玉几宵登寝,灵衣昼入宫。
追,儿童。松柏三川路,旌旗十月风。
龙髯攀才得,法泣抱遗弓。
白话文翻译:
夜里,玉制的几案上,皇帝在梦中安息,白天,灵柩被抬入宫殿。
追悼的人们如同孩子般的悲伤,松柏树旁的道路上,十月的风中飘扬着旌旗。
龙髯(形容帝王的威仪)攀附着才华,法泣(法师的泪水)怀抱着遗留下来的弓。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几: 玉制的几案,象征高贵与尊严。
- 灵衣: 指用来覆盖灵柩的衣物,表示对逝者的尊重。
- 追,儿童: 形容哀悼者的悲伤,带有无辜和纯真的感情。
- 松柏: 常用来象征长青和坚韧,常与祭奠相关。
- 旌旗: 形容追悼的盛大场面,象征着对逝者的崇敬。
- 龙髯: 形容皇帝的威仪,龙是帝王的象征。
- 法泣: 指法师或僧侣为逝者哀泣。
典故解析:
- “松柏三川路”:松柏树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三川路可能暗指通往彼岸的道路。
- “法泣抱遗弓”:法师为逝者哭泣,遗弓象征着皇帝的威望与遗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孟坚,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感慨见长。其风格典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宋仁宗皇帝而作,表达了对皇帝的哀思与对其治国才能的敬仰。仁宗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民众安乐,诗人借此反映出对皇帝的怀念与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挽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深切哀悼。诗的开头以“玉几宵登寝”点明了皇帝的安息,传达出一种庄重而悲凉的氛围。紧接着,灵衣进入宫殿,进一步阐释了皇帝的离世给宫廷带来的沉重打击。诗中提到“追,儿童”,通过儿童的无邪与悲伤,强调了民众对皇帝的深切怀念与哀痛。接下来的“松柏三川路”,不仅描绘了凶事的场景,更寓意着对逝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而最后两句以“龙髯攀才得,法泣抱遗弓”总结全诗,表达了对皇帝的才华与遗志的敬仰,也传达了哀悼者的痛心与不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几宵登寝: 夜里,象征着皇帝的高贵与安宁。
- 灵衣昼入宫: 白天,灵柩被抬入宫殿,表示对逝者的最后告别。
- 追,儿童: 描绘哀悼者的纯真悲伤。
- 松柏三川路: 松柏象征着长青,三川路指向灵魂的归宿。
- 旌旗十月风: 描绘追悼的盛况,旌旗在风中飘扬,显现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 龙髯攀才得: 传达出皇帝的威仪与才华。
- 法泣抱遗弓: 法师的泪水象征着对皇帝的追忆与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 “龙髯”隐喻皇帝的尊贵与威严。
- 象征: 松柏、旌旗等意象,均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追悼,表达了对其治国理政的赞美与对其逝世的悲痛,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几: 象征高贵、尊严。
- 灵衣: 代表对逝者的尊重。
- 松柏: 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永恒。
- 旌旗: 追悼的庄重场景。
- 龙髯: 代表帝王的威仪与气度。
- 遗弓: 传达对皇帝遗志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玉几”象征什么?
- A. 贵族的权力
- B. 高贵与尊严
- C. 逝者的灵魂
- D. 皇宫的奢华
-
“松柏三川路”中松柏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坚韧与长青
- C. 生命的短暂
- D. 战争的伤痛
-
诗中提到的“法泣”是指什么?
- A. 皇帝的悲伤
- B. 哀悼者的痛苦
- C. 法师的哀泣
- D. 民众的呼声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悼亡诗》:通过对亡者的怀念抒发情感的作品。
- 《秋夕》: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哀伤。
诗词对比:
- 比较韩维的挽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均表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但韩维更侧重于对皇帝的崇敬与感怀,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出个人的悲痛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韩维诗集》
- 《古代挽歌的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