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诗十二首·石楼》

时间: 2025-01-01 12:19:39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龙门诗十二首·石楼
作者: 韩维 〔宋代〕

索回陟云根,结构出石面。
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
旷然怀抱开,举酒临壮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游览龙门山的壮美景色。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山石的结构犹如从云端伸出,河水在八个滩头猛烈倾泻而下,两侧的崖壁则开阔而险峻。站在这旷远的地方,诗人心怀开阔,举杯畅饮,享受着眼前的壮丽景观。

注释

  • 索回:索,指索取、抓取;回,指回旋、回转。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向上攀登”。
  • 陟云根:陟,登上;云根,指云的根部。形容山高耸入云。
  • 结构:构造、形成;出,指显现。
  • :倾斜、倾倒;八滩恶,指河水在八个滩头急剧流下,形容水势凶猛。
  • :开阔、宽广;两崖断,指两侧的崖壁陡峭而断裂,形成明显的对比。
  • 旷然:开阔、辽阔的样子;怀抱开,指胸怀开阔。
  • 举酒临壮观:举杯,表示饮酒;临,面对;壮观,指壮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文达,号秋水,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员。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融入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游龙门诗十二首》是韩维在游览龙门山时所作,诗中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然与理想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龙门山的壮丽景色。开头的“索回陟云根”,通过形象的比喻,将山的高耸与诗人的攀登相结合,展示了人和自然的互动。接下来的“河倾八滩恶”,则以动词“倾”突出了河水的奔腾与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似乎能听到水流的轰鸣声。紧接着的“野豁两崖断”,则通过“豁”字描绘了崖壁的宽广与险峻,形成了一种对比,令景色更加立体。

“旷然怀抱开”一语,诗人借助开阔的胸怀,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豁达,似乎在告诉读者,面对壮丽的自然,人的心灵也应当开阔。最后的“举酒临壮观”,更是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在此时此刻的惬意与豪情。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动态的河流与静态的山崖,也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索回陟云根:描绘了诗人攀登山脉的情景,暗示了追求理想的过程。
  2. 结构出石面:强调了山石的雄伟伟岸。
  3. 河倾八滩恶:表现了河水奔涌的力量,生动形象。
  4. 野豁两崖断:突出了崖壁的险峻与开阔,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5. 旷然怀抱开:表达了诗人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态度。
  6. 举酒临壮观:体现了诗人对壮丽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脉比作云的根部,形象而生动。
  • 对仗:在“河倾八滩恶,野豁两崖断”中体现了对仗的美感。
  • 排比:通过结构的排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根: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河流:象征着生命的奔腾与活力。
  • 崖壁:象征着人生的险阻与挑战。
  • :象征着对生活的享受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索回陟云根”意指: A. 轻松攀登
    B. 努力追求
    C. 随意游玩

  2. “河倾八滩恶”中的“恶”字是指: A. 美好
    B. 凶猛
    C. 平静

  3. 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 A. 厌恶
    B. 热爱
    C. 无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李白《庐山谣》与韩维的《石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李白的诗歌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韩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生哲思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