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时间: 2025-01-06 15:17:27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

约回残影射明霞。

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

一枝重插去年花。

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作者:叶梦得 〔宋代〕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
约回残影射明霞。
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
一枝重插去年花。
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白话文翻译

三天的狂风吹拂,浩荡的气势,沙滩上绿草尚未遍及。
约定的残影映照着明亮的晚霞。
水面波光荡漾,我坐在湖边,烟雾缭绕的柳树斜靠着。

霜白的鬓发不堪春天的点检,留连忘返,眼前又见那芳华。
我又将一枝去年花重插在发间。
此生只在江海中做梦,不知何处才是我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疾风:指强烈的风。
  • 浩荡:形容气势宏伟、广阔。
  • 绿芜:指绿草。
  • 残影:指夕阳西下时的余晖。
  • 水光:水面反射的光景。
  • 卧欹斜:柳树斜靠姿态。
  • 霜鬓:形容头发白了。
  • 芳华:指美好的年华或花的芳香。
  • 江海梦:形容对江海的向往和追求。
  • 吾家:我的家。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诗人通过春天的意象表现人生的无常与对家园的思念,反映了宋代士人的心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0年-1135年),字子美,号山樵,宋代词人,文学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颇具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春天,诗人在湖边感受季节变化,承载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以“疾风”和“浩荡”描绘了季节的变迁,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动荡的氛围。紧接着“绿芜未遍平沙”,则体现了一种尚未完美的状态,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约回残影射明霞”,诗人在黄昏时分,看到夕阳的余晖,似乎是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此时的水面、柳树都蕴含着浓厚的诗意,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感伤的氛围。

后半部分的“霜鬓不堪春点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留恋。“留连又见芳华”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感慨。最后的“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更是将个人的命运与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邃理解,寄托了对理想家园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日疾风吹浩荡:描绘天气的恶劣,带出一种宏大的背景。
  2. 绿芜未遍平沙:暗示当前的环境尚未完全复苏,代表了一种未完状态。
  3. 约回残影射明霞:夕阳的映射让人回忆起过往的美好,光影交错引发思考。
  4. 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水光与柳树的描写展现了宁静的自然美景。
  5. 霜鬓不堪春点检:年华已逝,感到对青春的无奈。
  6. 留连又见芳华:虽感叹时光流逝,但仍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
  7. 一枝重插去年花:象征对过去的怀念与珍惜。
  8. 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表达了对归属和理想生活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中的“霜鬓”比作时间的流逝,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柳树的姿态像人一样,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家园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疾风:象征外界的动荡与变化。
  • 绿芜: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残影:寄托对过去的怀念与追忆。
  • 水光与烟柳:象征宁静与柔美的自然。
  • 霜鬓:反映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
  • 江海梦:象征理想与追求的远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鬓”指什么?
    A. 年轻的头发
    B. 年老的头发
    C. 美丽的花
    D. 清澈的水

  2. “留连又见芳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青春的留恋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临江仙》则着重于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梦得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