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望思台
作者: 汪遵 〔唐代〕
原文展示:
不忧家国任奸臣,
骨肉翻为蓦路人。
巫蛊事行冤莫雪,
九层徒筑见无因。
白话文翻译:
不再担忧国家的事务任由奸臣把持,
亲人之间竟成了陌生的路人。
巫蛊之事的冤屈无法得到昭雪,
徒然筑起的九层台,看不到任何原因。
注释:
- 不忧:不再担忧。
- 家国:指国家和家庭。
- 奸臣:指那些贪污腐败、危害国家的官员。
- 骨肉:指亲人。
- 翻为:变成、变作。
- 蓦路人:陌生的路人,形容关系疏远。
- 巫蛊:古代的一种迷信行为,常与冤屈相关。
- 冤莫雪:指冤屈无法得到平反。
- 九层:指九层台,寓意高大,但无实际意义。
- 徒筑:白白地建造。
典故解析:
- 巫蛊:在古代,巫蛊常被用作一种迷信的巫术,涉及对他人施加诅咒和冤屈。
- 九层台:九层台象征着高耸的建筑,暗示表面的辉煌和内在的虚无。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遵,字君谏,号庵头,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对此深感忧虑,表达了对家国沦落的无奈与悲愤。
诗歌鉴赏:
《望思台》是一首充满政治悲愤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家国沦落和亲人关系疏远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唐朝政治腐败的深切忧虑。尤其是开头两句“不忧家国任奸臣,骨肉翻为蓦路人”,直接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悲观,令人感受到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悲剧。接下来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愤,巫蛊之事的冤屈“莫雪”意味着历史的悲剧无法得到正义的回应,而“九层徒筑”则暗示了高耸的外表下缺乏实质,体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担忧。整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蕴含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与个人情感,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忧家国任奸臣:表达了对国家治理不善的失望,作者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似乎已经消失。
- 骨肉翻为蓦路人:亲情关系的疏远,折射出社会关系的冷漠。
- 巫蛊事行冤莫雪:历史的冤屈无法得到平反,暗示对现状的无奈和愤怒。
- 九层徒筑见无因:象征着形式上的繁荣与实际的空虚,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国”与“骨肉”,构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巫蛊比作冤屈,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悲剧。
- 象征:九层台象征着虚无的繁荣,反映了社会的空洞。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庭关系的深切忧虑,揭示了社会腐败带来的悲剧,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愤懑。
意象分析:
- 家国: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家庭的责任。
- 骨肉:象征着亲情与人际关系的疏远。
- 巫蛊:象征着迷信与冤屈,反映出社会的混乱。
- 九层台:象征着华而不实的空虚。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奸臣”指的是什么?
- A. 忠臣
- B. 贪污腐败的官员
- C. 普通百姓
- “骨肉翻为蓦路人”中的“蓦路人”指什么?
- A. 陌生人
- B. 亲人
- C. 朋友
- 诗中提到的“巫蛊事”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喜庆
- B. 冤屈
- C. 和谐
- 诗中提到的“奸臣”指的是什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更强调个人的感受与责任。
- 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社会的动荡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