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县》

时间: 2025-01-01 14:10:48

百里能将济猛宽,飞蝗不到邑人安。

至今闾里逢灾沴,犹祝当时卓长官。

意思解释

密县

作者: 汪遵 〔唐代〕

原文展示:

百里能将济猛宽,飞蝗不到邑人安。
至今闾里逢灾沴,犹祝当时卓长官。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在这片百里土地上,水利工程得以顺利扩展,飞蝗灾害并未侵袭,使得这里的百姓安宁。直到今天,村落中一旦遭遇灾难,大家仍然怀念当年卓长官的治理。

注释:

  • 百里:指这片区域的面积,强调广阔。
  • :指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
  • 猛宽:可能指水流变得宽阔,水利得以畅通。
  • 飞蝗:指蝗虫,常常带来灾害。
  • 邑人:指地方的百姓。
  • 闾里:村落,乡村。
  • 灾沴:指灾难和瘟疫。
  • 卓长官:指当时的官员,因治理有方而受到百姓的怀念。

典故解析:

“卓长官”可能指代某位历史上有名的地方官员,因其治理有道,给民众带来安宁,成为后人赞扬的对象。此诗中提到的飞蝗灾害则是历史上常见的农灾,反映了农民对良好治理的渴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遵,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多描写社会民生及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诗成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农民苦难并存的时期,诗人以此诗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良好治理的赞美。

诗歌鉴赏:

《密县》一诗通过对水利工程的描写,展现了地方治理对民众生活的深远影响。开篇提到“百里能将济猛宽”,显示了水利建设的成功,使得乡村生活得以安定。接着提到“飞蝗不到邑人安”,进一步强调了良好的治理使得自然灾害的影响减轻,百姓得以安宁。最后一句“犹祝当时卓长官”,则体现了人们对过去良好治理的感激和怀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卓越治理的赞美与期待,是唐代诗歌中一首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百里能将济猛宽”:这句描述了水利工程的成功,暗示了治理的有效性。
    2. “飞蝗不到邑人安”:通过蝗灾的对比,体现出安宁的生活状态。
    3. “至今闾里逢灾沴”:反映出即便在灾难中,民众依然怀念良好的治理。
    4. “犹祝当时卓长官”:表达了对卓长官的感激与尊重。
  •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飞蝗不到”与“灾沴”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安宁与灾难之间的差异。
    2. 借代:以“卓长官”代表良好的统治者,表达对其治理的向往。
  •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良好的治理对社会安定的重要性,表达了民众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优秀官员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水利工程:象征着治理的成功与民生的改善。
  • 飞蝗:象征自然灾害,暗示治理的重要性。
  • 卓长官:象征着理想中的统治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治理的期盼。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里”是指什么? A. 面积
      B. 距离
      C. 人口
    2. “飞蝗不到邑人安”中的“邑人”指的是? A. 官员
      B. 乡民
      C. 商人
    3. 诗中提到的卓长官是指? A. 一位有名的诗人
      B. 一位杰出的官员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参考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反映了对社会的关注和民生的思考。
  • 诗词对比:王维的《送别》与汪遵的《密县》都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汪遵则强调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汪遵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