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斑竹祠
作者: 汪遵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九处烟霞九处昏,一回延首一销魂。因凭直节流红泪,图得千秋见血痕。
白话文翻译:
在九个地方看见烟霞,九个地方感受到昏暗,一次次抬头仰望,令人魂牵梦萦。因而凭着这直率的节操,流下了红色的眼泪,期望在千年之后能看到那鲜红的血痕。
注释:
- 斑竹: 指的是竹子的一种,通常用来象征高洁与坚贞的品格。
- 烟霞: 指烟雾与晨霞,形容景色迷离,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 延首: 抬起头来,表示渴望或期待。
- 销魂: 指令人心醉神迷,形容情感的深沉。
- 直节: 指坚定的节操,品德高尚。
- 流红泪: 指悲伤流出的眼泪。
- 千秋: 指时间的延续,表示希望长久。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直节”与“血痕”可引申为高洁的品德与牺牲的象征,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在诗中表达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抒情表达对理想与正义的渴望与追求。
诗歌鉴赏:
《斑竹祠》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开头两句“九处烟霞九处昏”,从多角度展现了自然的变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追寻。随后的“因凭直节流红泪”,则表现出诗人在面对困境与挫折时,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流泪却不屈,令人感慨。
诗的最后一句“图得千秋见血痕”,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也有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在强调血泪成就的同时,展现了对信仰与价值的执着,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又激昂,令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九处烟霞九处昏”:展现了多种自然景象,暗示诗人的心情在不同的环境中变化。
- “一回延首一销魂”:抬头仰望使人感到心神荡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因凭直节流红泪”:因坚守原则而流泪,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 “图得千秋见血痕”:希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传承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 “烟霞”“昏”比喻诗人的心境,生动形象。
- 对仗: “一回延首一销魂”与“因凭直节流红泪”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对坚贞品格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 烟霞: 代表梦幻与迷惘,象征着人生的多变与不确定。
- 红泪: 代表悲伤与坚持,象征着对理想的不屈。
- 血痕: 象征着牺牲与传承,表现了对历史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歌中“烟霞”通常用来形容什么? A. 温暖的阳光
B. 迷离的景象
C. 凉爽的风 -
“流红泪”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欢乐
B. 坚持与痛苦
C. 无所谓 -
诗人希望在千年之后看到什么?
A. 自己的名字
B. 血痕
C. 美丽的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汪遵:两者均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诗歌更偏向豪饮与洒脱,而汪遵则更强调坚守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