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化霁景楼 李廌 〔宋代〕
层楼压清汉,初上便忘归。 夕霭藏平野,晴烟漏翠微。 城昏晚鸦集,江静野鸥飞。 何日赋招隐,行吟傍钓矶。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楼阁仿佛压在了清澈的银河之上,初次登临便忘记了归去。 傍晚的雾气笼罩着广阔的田野,晴朗的烟雾从翠绿的山峦中透出。 城市在黄昏中显得昏暗,晚归的乌鸦聚集在一起,江面上静悄悄的,只有野鸥在飞翔。 不知何时才能写下招隐的诗篇,边吟咏边在钓鱼的石矶旁徘徊。
注释:
- 层楼压清汉:形容楼阁高耸,仿佛压在了银河之上。清汉,指银河。
- 夕霭藏平野:傍晚的雾气笼罩着广阔的田野。夕霭,傍晚的雾气。
- 晴烟漏翠微:晴朗的烟雾从翠绿的山峦中透出。翠微,指翠绿的山峦。
- 城昏晚鸦集:城市在黄昏中显得昏暗,晚归的乌鸦聚集在一起。
- 江静野鸥飞:江面上静悄悄的,只有野鸥在飞翔。
- 赋招隐:写下招隐的诗篇。招隐,指招人隐居的诗。
- 行吟傍钓矶:边吟咏边在钓鱼的石矶旁徘徊。钓矶,钓鱼的石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约1049-1109),字方叔,号太白山人,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光化霁景楼》是他在游览光化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廌在游览光化寺时所作,光化寺位于今湖北省光化市,寺中有霁景楼,诗人登楼远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遂作此诗。诗中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楼远眺为背景,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层楼压清汉”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楼阁的高耸,给人以壮丽之感。“夕霭藏平野,晴烟漏翠微”则通过对比,描绘了傍晚时分的雾气和晴朗的烟雾,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城昏晚鸦集,江静野鸥飞”进一步以城市和江面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宁静和城市的喧嚣。最后两句“何日赋招隐,行吟傍钓矶”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自然中吟咏,享受宁静的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层楼压清汉: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楼阁的高耸,给人以壮丽之感。
- 初上便忘归:初次登临便忘记了归去,表达了对美景的陶醉。
- 夕霭藏平野:傍晚的雾气笼罩着广阔的田野,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 晴烟漏翠微:晴朗的烟雾从翠绿的山峦中透出,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 城昏晚鸦集:城市在黄昏中显得昏暗,晚归的乌鸦聚集在一起,形成对比。
- 江静野鸥飞:江面上静悄悄的,只有野鸥在飞翔,突出了自然的宁静。
- 何日赋招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自然中吟咏。
- 行吟傍钓矶:边吟咏边在钓鱼的石矶旁徘徊,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场景。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层楼压清汉”,形容楼阁的高耸。
- 对比:如“城昏晚鸦集,江静野鸥飞”,通过城市和江面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宁静和城市的喧嚣。
- 拟人:如“夕霭藏平野”,将雾气拟人化,形容其笼罩田野的情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在自然中吟咏,享受隐逸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楼:高耸的楼阁,象征着壮丽和崇高。
- 清汉:银河,象征着清澈和遥远。
- 夕霭:傍晚的雾气,象征着宁静和神秘。
- 平野:广阔的田野,象征着开阔和自由。
- 晴烟:晴朗的烟雾,象征着清新和美丽。
- 翠微:翠绿的山峦,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晚鸦:晚归的乌鸦,象征着城市的喧嚣和忙碌。
- 野鸥:江面上飞翔的野鸥,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自由。
- 钓矶:钓鱼的石矶,象征着隐逸和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层楼压清汉”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D. 对仗
-
诗中“夕霭藏平野”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傍晚的雾气笼罩着广阔的田野 B. 晴朗的烟雾从翠绿的山峦中透出 C. 城市在黄昏中显得昏暗 D. 江面上静悄悄的,只有野鸥在飞翔
-
诗中“何日赋招隐”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喧嚣的厌倦 D. 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秋日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江畔寻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李廌《光化霁景楼》: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李廌的诗则更加注重景物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光化霁景楼》,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李廌诗集》:收录了李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廌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