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石元规讲鹍鹏偶书》
时间: 2025-01-06 09:0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翱翱数仞间,何异九万里。
大道荡无名,无彼亦无此。
倬哉元规翁,斯言迨尽矣。
一物自太极,志士摽高拎。
鹏乎与蜩鸠,涉辩非至理。
有形相变化,不出六合里。
飞跃涉程途,底用嘲远迩。
乃识逍遥游,潀远发玄旨。
讲罢四窗闲,忘言空隐几。
白话文翻译
在空中翱翔,仿佛在数仞之间,何以不同于九万里的长空。大道无名,既没有彼岸,也没有此岸。元规老翁的智慧是如此渊博,这些话说尽了真理。一切事物源于太极,志士们追求高远的境界。大鹏与蝉蜩,辩论的结果并不是至理。所有有形的变化,均在六合之内。飞跃与跨越,何必嘲讽远近的差异。于是我领悟到了逍遥游的真谛,远游中体悟到深邃的旨意。讲完后,四窗之间闲适,忘却了言语,空灵而隐秘。
注释
- 翱翱:高飞的样子。
- 数仞:形容高度,数仞即几仞,仞是古代长度单位,约为2米。
- 大道:指的是无名的大道理。
- 元规: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元规,象征高深的智慧。
- 太极:道教哲学中的宇宙起源,指的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 鹏:传说中的大鸟,象征志向远大。
- 蜩鸠:比喻小鸟,指的是小人物或小事。
- 六合:指天地之间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为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结合道家思想,追求高远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继先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因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表达了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元规翁,可能是对某位道家人物的借喻,反映了诗人在哲学和人生观上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大鹏与小鸟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生命高度和自由的思考。开头即以“翱翱数仞间”引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在空中遨游。接下来的“大道荡无名,无彼亦无此”,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暗示着无形的真理超越了具体的存在。
“倬哉元规翁”一句,提及了哲人,表达了对智慧与高远境界的向往。接下来通过对鹏与蜩鸠的对比,诗人表明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应被小事所困扰,强调了志士应有的高度与追求。
后面的几句则进一步探讨变化与逍遥,表达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张继先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结合道家思想,使得诗歌既有思想深度,又富有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翱翱数仞间:描绘高飞的状态,暗示自由与高远。
- 何异九万里:强调在高度与距离上的无差别,象征着无拘无束的追求。
- 大道荡无名:大道无形,超越了具体的名相。
- 无彼亦无此:表明对立的概念不再存在,达到一种合一的境界。
- 倬哉元规翁:赞美哲人的智慧,暗示其话语的深远意义。
- 斯言迨尽矣:这些话语道尽了真理的极致。
- 一物自太极:万物皆源于太极,传达了宇宙的统一性。
- 志士摽高拎:志士应有高远的追求。
- 鹏乎与蜩鸠:对比大鹏与小鸟,暗示志向的差异。
- 涉辩非至理:辩论不是最终的真理,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 有形相变化:一切有形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
- 不出六合里:变化在天地之间,强调局限性。
- 飞跃涉程途:强调旅行与探索的过程。
- 底用嘲远迩:远近之间无需嘲讽,强调内心的自在。
- 乃识逍遥游:领悟到逍遥游的真谛。
- 潀远发玄旨:在远游中理解深邃的道理。
- 讲罢四窗闲:谈论结束后,感受到宁静。
- 忘言空隐几:忘却语言,内心超然,隐秘而深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鹏”与“蜩鸠”的对比,突出追求的差异。
- 隐喻:用“太极”象征宇宙的本源,表达深邃哲理。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由与高远的理想,强调志士应当超越小事,领悟更深的道理,达到逍遥的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鹏:象征远大的理想与追求。
- 蜩鸠:象征小人物或小事,代表局限。
- 太极:宇宙的根源,象征哲理的深邃。
- 逍遥游: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象征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大鹏”象征什么?
- A. 小人物
- B. 高远的理想
- C. 具体的动物
-
“大道荡无名”这句的意思是?
- A. 大道是有形的
- B. 大道是无形的
- C. 大道是具体的
-
诗人在诗中强调的追求是?
- A. 物质享受
- B. 内心的自由与高远
- C. 小事繁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逍遥游》:庄子,阐述了自由与逍遥的哲理。
- 《登高》:杜甫,通过山水描绘人生的高远境界。
诗词对比
- 与《逍遥游》对比:两者都探讨自由与逍遥,但张继先的诗更加凝练,哲理性更强。
-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李白侧重于自然的壮丽,张继先则侧重于内心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庄子》
-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