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月犹悬夜,开帆风若何。
鸣鸡催晓色,舟子起吴歌。
一曲清江上,三春别兴多。
野鸥无意绪,閒卧对沧波。
白话文翻译:
残留的月亮依然高悬在夜空中,帆船在风中航行的状况如何呢?公鸡啼叫催促着晨曦的到来,船夫开始唱起吴地的歌曲。在清江之上,悠扬的曲调伴随着三春的别离情绪,令人感慨万千。野鸥似乎无所用心,懒散地躺卧在滔滔的波涛面前。
注释:
- 残月:指的是未完全消失的月亮,象征着夜晚的余韵。
- 鸣鸡:公鸡叫声,通常是在清晨,表示天亮了。
- 舟子:指的是船夫。
- 吴歌:吴地的民歌,体现地方特色。
- 清江:指的是清澈的江水。
- 三春:春天的三个月,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和别离的感伤。
- 野鸥:指的是海鸥,象征自然的随性与恬淡。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但诗中涉及的“吴歌”代表着江南地区的风俗文化,体现了地域特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绂,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维扬晓发》创作于樊绂在维扬的旅行途中,描绘了清晨时分从水上出发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以及对春天的感怀。
诗歌鉴赏:
《维扬晓发》是一首描绘清晨水乡美景的诗作,首句“残月犹悬夜”即设下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氛围,月亮尚高悬,预示着晨曦即将来临。接下来的“开帆风若何”则引发读者对晨风的期待,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暗含了诗人对出行的向往。
“鸣鸡催晓色”将人声与自然声融汇,公鸡的啼鸣仿佛是对新一天的召唤,带来生活的气息。而“舟子起吴歌”则描绘了船夫在清晨起航时唱起地方民谣,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情调与人文气息。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丰富,流露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野鸥无意绪,閒卧对沧波”则用野鸥的闲适态度回应了前文的忙碌,强化了诗中自然与人,静与动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淡然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月犹悬夜:描绘夜晚的宁静,月亮仍在空中,暗示时间的流逝。
- 开帆风若何:引发对出航的期待,表现对冒险的渴望。
- 鸣鸡催晓色:晨曦初露,公鸡鸣叫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 舟子起吴歌:船夫唱歌,展示生活的活力与江南的文化特色。
- 一曲清江上:乐声在江上飘荡,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意境。
- 三春别兴多:春天的离别带来感伤,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野鸥无意绪:自然中的野鸥表现出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閒卧对沧波:野鸥静卧在波涛中,体现了自然的闲适与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鸣鸡催晓色,舟子起吴歌”,形成和谐的节奏。
- 拟人:如“鸣鸡催晓色”,赋予公鸡以人的角色。
- 意象:月亮、鸡鸣、舟子、野鸥等意象构建了丰富的自然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 残月:象征着过去的事物,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鸡鸣:代表着生活的开始和希望。
- 舟子:象征着人在自然中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 野鸥:体现了自由与自然的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鸣鸡催晓色”意指什么? A. 鸡叫后天黑
B. 鸡叫唤醒新的一天
C. 鸡鸣时分出行 -
“舟子起吴歌”中的“吴歌”指的是: A. 一种民谣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舞蹈 -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喜悦与宁静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樊绂的《维扬晓发》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与生活情趣,而李白则更强调壮阔的山水与个人的豪情。樊绂的作品在意境上更为宁静,展现出一种生活的从容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