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虾蟆 蒋贻恭 〔唐代〕 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 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白话文翻译: 无论是坐着、躺着还是行走,样子都差不多, 对着人瞪眼,实在是无缘无故。 想要知道自己体形的小, 试着在蹄印的小水坑里照照影子看看。
注释:
- 坐卧兼行:指虾蟆无论是坐着、躺着还是行走,形态都相似。
- 努眼:瞪眼,形容虾蟆的眼睛突出。
- 无端:无缘无故。
- 形骸:指身体。
- 蹄涔:蹄印中的小水坑,比喻极小的水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贻恭,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了一定的文学才华。这首《咏虾蟆》通过对虾蟆形态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小生物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观察自然时,对虾蟆这一常见但常被忽视的小生物产生了兴趣,从而创作了这首诗,用以表达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关注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虾蟆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坐卧兼行总一般”和“向人努眼太无端”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虾蟆的普遍性和其特有的行为。后两句“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通过虾蟆在小水坑中照影的情景,暗示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即使是微小的生物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细微之美的欣赏和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坐卧兼行总一般”:描述虾蟆无论处于何种姿态,其形态都相似,强调了虾蟆的一致性。
- “向人努眼太无端”:描绘虾蟆瞪眼的动作,用“无端”来形容其行为的突兀和不可预测。
- “欲知自己形骸小”:表达了虾蟆对自己体形的认知,用“小”来强调其微不足道。
- “试就蹄涔照影看”:通过虾蟆在小水坑中照影的情景,比喻自我认知的过程,即使是在微小的环境中也能发现自己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蹄涔照影看”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自我认知的过程。
- 拟人:将虾蟆的行为拟人化,如“向人努眼”,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虾蟆的形态和行为,传达了对自然界细微之美的欣赏和尊重,同时也隐含了对自我认知的思考,即无论个体多么微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意象分析:
- 虾蟆: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小生物,其形态和行为被用来象征微小但不可忽视的存在。
- 蹄涔:作为比喻的意象,代表了微小的环境,通过在这个环境中的自我照影,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坐卧兼行总一般”描述的是虾蟆的哪种特征? A. 动作多样 B. 形态一致 C. 行为古怪
- “向人努眼太无端”中的“无端”是什么意思? A. 有原因 B. 无缘无故 C. 非常明显
- 诗中通过什么比喻来表达自我认知的过程? A. 镜子 B. 蹄涔 C. 水面
答案:
-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咏虾蟆》通过对小生物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界的关注形成对比。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咏虾蟆》通过对小生物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界的关注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咏虾蟆》:前者通过宏大的自然景象表达情感,后者通过微小的生物表达对自然界的关注。
- 杜甫《春望》与《咏虾蟆》:前者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后者通过小生物表达对自然界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蒋贻恭及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咏虾蟆》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