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时间: 2025-01-04 08:47:04

十五綵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五綵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白话文翻译:

在我十五岁时,穿上五彩衣服,常在慈母面前承欢。因为孝顺和清白的品德,年年都能被选为贡士,带着思念的橘子去向秦川。四周的朋友推举我参加文举,中郎许仲宣也被看好。泛舟江上道别,谁不仰望那神仙般的人物呢?

注释:

  • 十五綵衣年:指诗人十五岁时,穿着华丽的衣服,象征青春年少。
  • 承欢慈母前:承欢,意为使母亲高兴,表现出对母亲的孝顺。
  • 孝廉:指品德高尚且孝顺的人,常用以形容有道德操守的士人。
  • 岁贡:每年向国家进贡的优秀人才。
  • 怀橘向秦川:怀橘,带着橘子,象征思念故乡或亲人;秦川,指今陕西一带。
  • 四座推文举:四周的人推举我参加科举考试。
  • 中郎许仲宣:许仲宣是古代著名的文人,代表了理想的士人形象。
  • 泛舟江上别:在江上划船告别,象征离别和人生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崇尚自然,追求隐逸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年少时的理想与母亲的期望,以及即将离开故乡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歌鉴赏:

孟浩然的《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和对远方的期盼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两句“十五綵衣年,承欢慈母前”,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表现出诗人对母亲深沉的孝心与依恋。接下来的“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不仅展现了诗人因孝顺而获得的荣誉,还隐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中间几句则通过四座推举和许仲宣的提及,表达了对文人理想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一个士人的志向与理想。

最后一联“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则是对即将启程的感慨,船上的离别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流露出哲理与情感的共鸣,既有个人的情感抒发,也蕴含着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五綵衣年:描绘了作者少年时期的生活,生动地展示了青春的色彩。
  2. 承欢慈母前:强调了孝道,表明作者的道德情怀。
  3. 孝廉因岁贡:反映出年年被选为贡士的骄傲,体现了对个人品德的追求。
  4. 怀橘向秦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
  5. 四座推文举:表现了诗人获得同侪的认可,体现了理想的追求。
  6. 中郎许仲宣:借用历史人物,增强了诗的文化深度。
  7. 泛舟江上别:离别情景的描写,传达出即将分别的感伤与不舍。
  8. 谁不仰神仙:引发对成功者的崇敬,展现了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用“神仙”比喻理想中的成功人士,增加诗的哲理性。
  • 排比:多次提及个人经历,形成情感的层层递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母亲的尊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离别的感慨,传达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衣:象征青春与梦想。
  • 慈母:代表亲情和孝道。
  • 橘子:象征思念与祝福。
  • 江舟:象征人生的旅途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孟浩然的《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离别的感伤
    B. 对母亲的孝顺
    C. 对理想的追求
    D. 以上皆是

  2. “怀橘向秦川”中的“怀橘”主要象征什么? A. 亲情
    B. 思念
    C. 成就
    D. 财富

  3. 整首诗中,谁被提及为文人的楷模? A. 孟浩然
    B. 许仲宣
    C. 张参明
    D. 慈母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孟浩然 vs. 王维:两位诗人在山水诗中都有高度的艺术造诣,孟浩然强调人情与理想,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哲理,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孟浩然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