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步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8:20:52

南出平桥十里馀,湖山处处可成图。

水边更觉梅花瘦,云外谁怜雁影孤。

时唤行僧同煮茗,亦逢樵叟问迷途。

破裘不怕春寒峭,小市疏灯有酒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山步二首 其二
南出平桥十里馀,湖山处处可成图。
水边更觉梅花瘦,云外谁怜雁影孤。
时唤行僧同煮茗,亦逢樵叟问迷途。
破裘不怕春寒峭,小市疏灯有酒垆。

白话文翻译:

南出平桥十里之外,湖光山色随处可成画。
水边更觉梅花显得瘦弱,云外又有谁来怜惜孤雁的影子?
时常唤来行僧共煮茶,也会遇到樵夫问我迷路。
即使衣衫破旧也不怕春寒的刺骨,小市镇上稀疏的灯光下有酒馆。

注释:

  • 平桥:指平桥镇,位于南方,出发点。
  • 湖山:湖泊与山峦,形成美丽的自然风光。
  • 梅花瘦:梅花在水边显得更为清瘦,反映春寒的影子。
  • 雁影孤:孤雁在云外飞翔,给人以孤独感。
  • 行僧:指行走的僧人,通常与茶道相关。
  • 樵叟:砍柴的老者,象征自然生活。
  • 破裘:指破旧的衣服,表现出诗人的潇洒与洒脱。
  • 小市疏灯:小集市上灯火稀疏,显得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广泛,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及爱国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国家动乱和个人挫折后,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寄托。此时的他渴望逃离尘世纷扰,向往自然的恬静和简单的生活。

诗歌鉴赏:

《游山步二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生态度的诗作。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南出平桥的美丽风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宁静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作者通过“水边更觉梅花瘦,云外谁怜雁影孤”的对比,展现了春寒时节的孤寂和梅花的脆弱,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在一系列的自然描写后,诗人引入了“时唤行僧同煮茗,亦逢樵叟问迷途”,展现了与他人交往的温暖,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最后一句“破裘不怕春寒峭,小市疏灯有酒垆”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虽然衣衫褴褛,但依然能够在小市中享受酒酒和生活的乐趣,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出平桥十里馀:描述诗人从平桥出发,沿路景色如画。
  2. 湖山处处可成图:湖泊与山峦的美丽如同画卷般展现。
  3. 水边更觉梅花瘦:水边的梅花在寒风中显得更为瘦弱。
  4. 云外谁怜雁影孤:孤雁在云外飞翔,令人感到惆怅。
  5. 时唤行僧同煮茗:偶尔请来僧人,一起品茗,增添闲适。
  6. 亦逢樵叟问迷途:与砍柴的老者交流,感受自然的亲切。
  7. 破裘不怕春寒峭:虽然衣衫破旧,却无惧春寒的刺骨。
  8. 小市疏灯有酒垆:小集市上稀疏的灯光下,有酒馆可以休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山比作画,突出自然的美丽。
  • 对仗:如“行僧”与“樵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梅花和孤雁被赋予人类的情感,渲染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反映出他在纷扰的现实中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孤独,反映人情冷暖。
  • 孤雁:象征孤独与漂泊,寄托对归属的渴望。
  • 行僧与樵叟:象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破裘:代表对物质的无所畏惧,强调内心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出平桥十里馀”中“平桥”指的是: A. 一座桥
    B. 一个村庄
    C. 一条河流

  2. 诗中提到的“梅花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脆弱
    C. 富贵

  3. “破裘不怕春寒峭”表达了诗人的: A. 对衣物的重视
    B. 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C. 对春天的厌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陆游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美景,然而陆游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全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