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马上作》

时间: 2024-09-19 21:15:23

南郑春残信马行,通都气象尚峥嵘。

迷空游絮凭陵去,曳线飞鸢跋扈鸣。

落日断云唐阙废,淡烟芳草汉坛平。

犹嫌未豁胸中气,目断南山天际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郑春残信马行,通都气象尚峥嵘。
迷空游絮凭陵去,曳线飞鸢跋扈鸣。
落日断云唐阙废,淡烟芳草汉坛平。
犹嫌未豁胸中气,目断南山天际横。

白话文翻译:

在南郑的春天即将结束,信马行走在这片土地上,通都大邑的气象依然显得雄伟壮丽。迷失在空中的游絮随风飘散而去,放飞的风筝在空中高声鸣叫。夕阳下,云朵断裂,唐朝的宫阙已然衰败;淡淡的烟雾缭绕着芳草,汉代的坛址显得平坦。我的心中仍然感到郁闷,目光遥望南山,似乎天际也被遮挡。

注释:

  1. 南郑:地名,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
  2. 信马行:骑马信步而行,形容悠闲自得的状态。
  3. 通都:指大城市或重要的交通枢纽。
  4. 气象:气势、景象。
  5. 游絮:随风而舞的柳絮。
  6. 曳线:放飞风筝时,拉动线绳。
  7. 跋扈:形容气势汹汹,声势浩大。
  8. 唐阙:唐朝的宫殿,代表繁华。
  9. 汉坛:汉代的祭坛,象征古代的文化遗迹。
  10. 未豁:尚未开阔、舒畅。
  11. 目断:目光所及,无法再延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鹿鸣居士,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宋朝的兴衰,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多样,尤其以诗歌成就显著。

创作背景:

《南郑马上作》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南郑一带游览时的感受。在国家动荡、个人遭遇挫折的背景下,诗人借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诗歌鉴赏:

《南郑马上作》以南郑的春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然而在这幅图景下,诗人内心的情感却显得复杂而深沉。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残余和通都的壮丽,显示出诗人对繁华景象的留恋与感慨;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落日与淡烟,渲染出一种衰败与苍凉感。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无法掩饰内心的郁结,这种反差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邃,折射出陆游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展现了陆游的艺术个性,情感细腻而真实,语言生动而形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安。这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更是一篇承载了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的抒情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郑春残信马行:春天即将结束,骑马在南郑游荡,表现了悠闲的状态。
  2. 通都气象尚峥嵘:虽然春残,城市的气象依然雄伟,显示出对繁华的眷恋。
  3. 迷空游絮凭陵去:柳絮随风飘散,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
  4. 曳线飞鸢跋扈鸣:放飞的风筝在空中鸣叫,象征着自由与生机。
  5. 落日断云唐阙废:夕阳下,唐朝的宫阙已然衰败,感叹历史的变迁。
  6. 淡烟芳草汉坛平:淡淡的烟雾缭绕着草地,汉代的坛址也显得平坦。
  7. 犹嫌未豁胸中气:心中仍然感到郁闷与压抑。
  8. 目断南山天际横:目光所及南山,似乎天际也被遮挡,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游絮和飞鸢被赋予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共鸣。
  • 对仗:如“落日断云”和“淡烟芳草”,展示了诗歌的平衡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残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内心的不安,展现了陆游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残:象征着短暂的美好,暗示时间的流逝。
  2. 游絮: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3. 飞鸢:象征希望与追求,但同时也暗示着追求的艰辛。
  4. 落日:象征着衰败和结束,暗示历史的沧桑。
  5. 淡烟芳草: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郑马上作》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李白
    • D. 白居易
  2. 诗中“游絮”指的是什么?

    • A. 纸鸢
    • B. 柳絮
    • C. 雪花
    • D. 浪花
  3. “落日断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1. B. 陆游
  2. B. 柳絮
  3. B.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南郑马上作》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陆游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