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堂玩月》

时间: 2025-01-06 11:44:57

前山杳霭翠烟凝,几点疎星隔岸灯。

不是飞来千里月,如何照彻一壶冰。

天开图画无穷趣,人在林峦最上层。

动智静仁须有得,栏干莫只等閒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山堂玩月
作者: 姚勉 〔宋代〕

前山杳霭翠烟凝,
几点疎星隔岸灯。
不是飞来千里月,
如何照彻一壶冰。
天开图画无穷趣,
人在林峦最上层。
动智静仁须有得,
栏干莫只等閒凭。

白话文翻译:

前面的山峦在云雾中隐约可见,翠绿的烟雾凝聚在一起,远处的水面上,星星点点,宛如岸边的灯火。那明亮的月光并非是从千里之外飞来的,怎么会照亮这满壶冰水呢?天空中展开的画卷蕴含着无尽的乐趣,而人正处于林峦的最高处。要想获得智慧与宁静的仁德,就必须有所领悟,栏杆上不要仅仅随意倚靠。

注释:

  • 杳霭:杳,深远;霭,雾气。指深远的雾气,形容山中的云雾缭绕。
  • 疎星:稀疏的星星。
  • 千里月:形容月亮的遥远和明亮。
  • 照彻:照亮得透彻。
  • 一壶冰:冰水,象征清澈、静谧。
  • 动智静仁:动智,灵活智慧;静仁,宁静的仁爱。
  • 栏干:栏杆,指诗人所依靠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动智静仁”可理解为对儒家思想的引申,强调智慧和仁德的结合。此外,“天开图画”可以看作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这在古代诗词中常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月明之夜,作者在溪山堂中欣赏月光,思考人生哲理。诗人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溪山堂玩月》是一首意境深远的山水诗,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首句“前山杳霭翠烟凝”,生动描绘了月夜中山色的朦胧,给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感觉。接下来的“几点疎星隔岸灯”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星星与灯火的微妙关系,暗示了自然与人造景观的和谐共存。

“不是飞来千里月,如何照彻一壶冰”,诗人通过质疑来引导读者思考月光的来源,进一步深化了对月光清澈之美的感受。诗的后半部分“天开图画无穷趣”则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诗人身处高处,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我境界的提升。

最后两句“动智静仁须有得,栏干莫只等閒凭”则提出了人生哲理,强调要在动与静之间找到智慧与仁德的平衡,这种内省的思考使整首诗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山杳霭翠烟凝:描绘山雾缭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几点疎星隔岸灯:用星星和灯火做对比,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不是飞来千里月,如何照彻一壶冰:质疑月光的来源,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思。
    • 天开图画无穷趣:自然的美丽是一幅无尽的画卷,充满乐趣。
    • 人在林峦最上层:诗人身处高处,感受到自然的壮丽。
    • 动智静仁须有得:强调智慧与仁德的重要性。
    • 栏干莫只等閒凭:告诫人们不要只是在表面上享受,要有更深的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冰水的照明,暗示其清澈与纯洁。
    • 对仗:如“动智静仁”,对称而富有哲理。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智慧的思考,强调内心的修养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意象分析:

  • 前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 月光:象征清明与宁静。
  • 一壶冰:象征纯净的心境。
  • 栏杆:象征人与自然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前山杳霭”中的“杳”字是什么意思?

    • A) 清晰
    • B) 深远
    • C) 光明
  2. 诗中提到的“动智静仁”主要强调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智慧与仁德
    • C) 个人成就
  3. 诗的最后一句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 B) 不要随便依靠栏杆
    • C) 要深入了解生活的意义

答案

  1. B) 深远
  2. B) 智慧与仁德
  3. A) 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对比姚勉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姚勉更注重对内心哲理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强调对自然静谧的感受。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