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
科目动荣想,葩华竞浮文。
既获钓名位,鄙夫岂知君。
愚生不此志,愿策克复勋。
蕞躯夕可死,但欲朝有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浮华名利的反思以及对真实志向的追求。诗人认为,许多人追求名声和地位,而自己并不想追逐这些虚荣。尽管身处低微,诗人渴望通过努力重新获得功勋,希望在晨光中被人所听闻。
注释:
字词注释:
- 科目:指科举考试的科目。
- 动荣想:追求荣华富贵的想法。
- 葩华:华丽的花朵,象征浮华。
- 钓名位:比喻追求名声和地位。
- 鄙夫:自谦的说法,指自己。
- 愚生:自称,意指自己愚笨。
- 策:指马鞭,借指进取和努力。
- 蕞躯:微小的身体,指自己卑微的处境。
- 夕可死:即使死在傍晚。
- 朝有闻:早晨被人所知。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钓名位”可以理解为古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位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勉,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注重文人地位和科举制度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名利的看法和对真理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浮华名利盛行的时代,诗人对这种风气感到厌倦,试图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志向和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开篇便道出对“动荣想”的批判,展现了对名利的轻视。诗人在描绘自己不追逐名声的态度时,使用了“鄙夫岂知君”的自谦之辞,既展现了谦卑的态度,也引发了对比,突显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浮华的反感和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在情感的流露上,诗人在最后两句中提到“蕞躯夕可死,但欲朝有闻”,表达了即使身处卑微,仍希望在朝阳中被认知的愿望,充满了执着与追求。这种情感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反映了作者对自身价值和理想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科目动荣想”:在科举的科目中,满心只想着追求荣华。
- “葩华竞浮文”:如同华丽的花朵,争相浮现于表面。
- “既获钓名位”:一旦获得名声和地位。
- “鄙夫岂知君”:鄙夷这样的人,难以理解真正的君子。
- “愚生不此志”:愚笨的我并不追求这样的志向。
- “愿策克复勋”:希望能努力复兴自己的功勋。
- “蕞躯夕可死”:即使微弱的身体在傍晚也无所谓。
- “但欲朝有闻”:只希望在早晨能被人所知。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诗人与世俗之人的不同追求。通过对名利的讽刺和自身理想的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歌主题更加突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名利的批判和对真实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浮华的反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荣华:象征名利与地位。
- 葩华:象征浮华与虚荣。
- 蕞躯:象征卑微的自我。
- 朝:象征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科目”指的是哪个制度?
- A. 农业
- B. 科举
- C. 商业
- D. 医学
-
诗人对浮华名利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否定
- C. 忽视
- D. 赞美
-
“蕞躯夕可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死亡的恐惧
- B. 对人生的无奈
- C. 对名利的追求
- D. 对理想的坚持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将进酒》强调饮酒作乐、豪放不羁的态度,而《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则更侧重于对名利的反思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了解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背景。
- 《古诗词鉴赏指南》- 提供古诗词的分析和解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