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其八 呈赵晋臣敷文》
时间: 2024-09-19 21:14: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
还又似,丰年玉。
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白话文翻译:
老子一生中,原本是拥有金盘华屋的。
然而我又想要那些寒士的万间宅子,眼前却显得突兀。
一只小船归来,轻舟划过,两位老翁清谈如白鹤般静谧。
如今我也爱自己的小屋,多有松树与菊花。
人们说这是荒年,只有谷物不丰。
其实也像丰年一样,收获颇丰。
何必在意,鲈鱼归来的速度。
野鹤在溪边留下杖履,行人墙外静听丝竹乐声。
问最近的风月,写过多少首诗,竟有三千卷。
注释:
- 金盘华屋:指富贵的生活。
- 寒士:指贫苦的士人。
- 突兀:形容突出的样子,意指眼前的境遇与期望的差距。
- 轻叶:形容小舟轻快。
- 清如鹄:比喻人清白、清静。
- 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
- 荒年谷:指歉收的年份。
- 丰年玉:指丰收的年份,谷物珍贵。
- 鲈鱼归速:比喻时机的把握。
- 丝竹:古代乐器,象征音乐和雅致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激昂,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永遇乐 其八》是辛弃疾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正值国家动荡,辛弃疾心系国家与人民的困苦,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老子”开篇,立刻引入对个人成就与理想生活的反思。诗中表达了辛弃疾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与精神层面的追求之间的矛盾。开头的“金盘华屋”暗示了他曾经的富贵,而后对“万间寒士”的渴望则反映了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与关怀。通过对比贫富,辛弃疾不仅仅在描绘个人生活的变化,更是在思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接下来的描写中,轻舟和老翁的意象,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安宁的生活,而“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则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词中的“荒年谷”和“丰年玉”对比,生动地表现了生活的无常与希望,显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在最后,诗人借助“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与艺术的眷恋,展现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整首词在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中,流露出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 指他年轻时拥有富贵的生活。
-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 想要为寒士提供住所,却感到现实的无奈。
-
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 描绘归来的轻舟与两位老翁的清谈,意境宁静。
-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 表达他对自己简朴生活的喜爱,松菊象征高洁。
-
人道是,荒年谷。
- 指人们说这是一个歉收的年头。
-
还又似,丰年玉。
- 却也可看作是丰收的象征。
-
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 不必太在意时机的快慢。
-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 自然与音乐的和谐,体现宁静的生活氛围。
-
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 询问最近的风月,表达创作的丰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如鹄”,将老翁比作白鹤,突出其清静高洁。
- 对仗:如“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艺术效果。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辛弃疾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怀,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无常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盘华屋:象征奢华与富贵。
- 寒士:象征社会底层的苦难。
- 松菊:象征高洁与自然。
- 鲈鱼:象征时机与机遇。
- 野鹤:象征自由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辛弃疾的《永遇乐 其八》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财富
B. 对社会底层的关怀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自然的向往 -
“金盘华屋”指的是什么? A. 贫穷的生活
B. 富贵的生活
C. 自然的美景
D. 艺术的追求 -
诗中提到的“荒年谷”意味着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困苦
C. 美好的未来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可以发现两位词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辛弃疾更多关注国家与社会,李清照则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