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珠玉作泥沙,山谷量牛马。
试上累累丘垅看,谁是强梁者。
水浸浅深帘,山压高低瓦。
山水朝来笑问人,翁早去声归来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与自然景观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珠玉如同泥沙,暗示财富的无常与卑微;山谷中用来量度牛马,反映出自然的真实与人间的虚幻。诗人登高远望,试图辨别谁才是强者,但最终发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千丝万缕,无法简单分辨。水的深浅、山的高低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山水之间似乎在问候人们:是谁能在这自然中真正找到归属?
注释:
- 珠玉作泥沙:意指珍贵的东西在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 山谷量牛马:描绘自然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
- 试上累累丘垅看:邀请读者一同观察,反映诗人对自然的思考。
- 水浸浅深帘:水的深浅变化,象征着生活中的波折与不确定。
- 翁早去声归来也:自然的声音与人的归来形成对比,表达对生命流逝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青山,宋代著名的词人和抗金诗人。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作品风格豪放,情感激昂,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怀与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卜算子》创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南宋与金国的对立时期。诗人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与人们的苦难,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卜算子》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对人类命运与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的“珠玉作泥沙”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物质财富在浩瀚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接下来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真实与厚重,诗人通过“山谷量牛马”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暗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试上累累丘垅看,谁是强梁者”更是引发人们对“强者”定义的思考。在这自然的舞台上,所谓的强者究竟是谁?是那些拥有权势与财富的人,还是深谙自然法则的智者?诗人通过这些质疑,暗示着对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反思。
最后,诗中“山水朝来笑问人,翁早去声归来也”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表达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哲思。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探讨,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透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珠玉作泥沙:比喻财富在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强调物质的无常。
- 山谷量牛马:描绘自然的真实景象,反映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试上累累丘垅看:邀请读者一同观察,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谁是强梁者:引发对强者的质疑,反映人类的渺小。
- 水浸浅深帘:象征人生的波折与不确定性。
- 山压高低瓦:描绘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脆弱。
- 山水朝来笑问人:自然拟人化,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
- 翁早去声归来也:反映生命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珠玉作泥沙”比喻财富的无常。
- 拟人:山水与人进行对话,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财富无常、人与自然关系及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自然敬畏与人生哲理的理解,体现了辛弃疾的豪放与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玉:象征财富与地位,暗示其无常。
- 牛马:代表自然与生活的真实,体现人类的生存状态。
- 丘垅:象征大自然的丰饶与变化。
- 山水:代表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循环。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珠玉作泥沙”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珍贵的东西如同泥沙一般
B. 财富是永恒的
C. 自然界的财富 -
诗中“山水朝来笑问人”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探讨了: A. 财富的积累
B. 生命的短暂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卜算子》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生命享受。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