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子瞻和陶诗》

时间: 2025-01-01 11:38:52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白话文翻译

苏轼被贬到岭南,时任宰相想要杀他。
他在惠州吃得饱饱的,细细地吟诵着陶渊明的诗。
彭泽的诗人已经千年,东坡的士人也将流传百世。
虽然他们的出身不同,但风味却是相似的。

注释

  • 子瞻: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名文学家。
  • 谪岭南:指苏轼被贬到岭南地区,经历了政治的波折。
  • 时宰:指当时的宰相,指控苏轼的权力者。
  • 惠州:苏轼被贬后居住的地方。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田园诗闻名。

典故解析

  • 彭泽:指彭泽县,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提到过的地方,象征着隐逸生活。
  • 东坡:指苏轼,以其为人知晓的号,象征着卓越的才华与个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受到王维和苏轼的影响,其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对苏轼的欣赏和同情,他通过对比两位诗人的遭遇,表现了对文学的尊重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跋子瞻和陶诗》通过对苏轼的羁旅生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才华的钦佩与对其遭遇的同情。开头提到苏轼被贬的情形,直指那段历史的悲剧,显示出政治斗争的残酷。接着,诗中提到的“饱吃惠州饭”则反映出苏轼在逆境中仍能享受生活、坚持文学创作的态度,这种乐观的精神令人敬佩。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比较两位诗人的出身与风味,强调了即使背景不同,真正的文学价值与气质是相通的。黄庭坚在此不仅是在歌颂苏轼,也是在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表明了他对文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黄庭坚对苏轼的崇高敬意与对文学的热爱,体现了宋代文人间的互相欣赏与理解。

诗词解析

  • 子瞻谪岭南:揭开了苏轼的悲剧命运,直接指出政治的迫害。
  • 时宰欲杀之:进一步强调了当时的政治斗争,显示出权力的残酷。
  • 饱吃惠州饭: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仍能享受生活,体现了人生态度的豁达。
  • 细和渊明诗:强调了苏轼与陶渊明在文学上的相似之处,表现了对诗的热爱。
  •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通过历史的对比,强调了两位诗人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力。
  •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文学的共通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苏轼与陶渊明的比较,突显出两位诗人的共同点。
  • 排比: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与陶渊明的描写,表达了对文学与人性的思考,强调了即使在困境中,真正的才华与精神是不会被磨灭的。

意象分析

  • 岭南:象征着困境与流亡。
  • 惠州饭:代表着简单的生活与内心的满足。
  • 渊明诗: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文人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被贬到哪个地方? a) 杭州
    b) 惠州
    c) 绍兴
    d) 成都

  2. 诗中提到的“风味”指的是什么? a) 食物的味道
    b) 文学的气质
    c) 地方的风俗
    d) 个人的性格

  3. 诗人黄庭坚受到了谁的影响? a) 白居易
    b) 王维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

  1. b) 惠州
  2. b) 文学的气质
  3. b) 王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的诗歌在风格上虽然各有千秋,但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 黄庭坚的诗与苏轼相比,更加注重意境的深远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