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时间: 2025-01-01 12:2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一波才动万波随
作者:黄庭坚
一波才动万波随,
蓑笠一钩丝。
金鳞正深处,
千尺也须垂。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
载月明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戎州登高望远时的心境,虽然环境宁静,但内心却翻涌着情感。开头一句“一波才动万波随”形象地展现了内心的波动;接着通过描写渔夫的形象,强调了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和谐。诗中提到“金鳞正深处”,意味着在深邃的水中,尽管有时难以捕捉,但仍怀抱希望。最后的“载月明归”,则表达了归家的惬意与思乡之情。
注释:
- 戎州:即今四川省的一部分,古代是军事重镇。
- 渔父家风:指的是渔夫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 金鳞:指的是鱼,象征着珍贵的事物。
- 千尺:形容水的深度,表明渔夫的艰辛。
- 吞又吐:形容水波的起伏。
- 水寒江静:自然环境的宁静与寒冷,反映了内心的平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书法家,词风豪放,兼善诗文,尤其以其清新脱俗的词作而闻名。
创作背景:黄庭坚此词创作于他在戎州时期,正值个人生活的低谷,但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诉衷情》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清晰的情感流露,展示了黄庭坚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开篇“一波才动万波随”,即以自然界的波动引入,象征着情感的涌动。诗中不仅有对渔夫生活的描绘,更隐含了对人生起伏的哲理思考。随着诗句的深入,渔夫在水中努力寻觅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最后的“载月明归”,不仅是对美好归宿的向往,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生活的理解。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宁静,又有内心的波动,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波才动万波随”:一波水波的起伏引发万波相随,表明内心情感的涌动。
- “蓑笠一钩丝”:描绘渔夫的形象,突出他在水中垂钓的情景。
- “金鳞正深处”:暗示鱼在深水之中,隐喻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艰难。
- “千尺也须垂”:即使水深,也要放下钓线,表达执着与追求。
- “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描述水波的变化与渔夫心态的矛盾,暗含生活的复杂性。
- “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月明归”:最后两句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归家的希望,带有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波动比作水波,形象生动。
- 拟人:水波的“吞吐”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传达了宁静与波动、自然与人事之间的深刻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代表内心情感的起伏。
- 渔夫:象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金鳞:象征珍贵的事物与目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波才动万波随”中“波”主要象征什么? A. 水的流动
B. 情感的波动
C. 风的吹动 -
“水寒江静”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A. 热闹的城市
B. 宁静的自然
C. 纷繁的生活 -
诗人通过渔夫的形象想表达什么? A. 人生的无奈
B. 对理想的追求
C. 生活的安逸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陆游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波动,但陆游更倾向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黄庭坚则更专注于个人心境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