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和袁望回三首》
时间: 2025-01-19 19:59: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雪和袁望回三首
作者: 王之道
残岁连人日,同云暗海涯。
晨开才曭晃,暮集复交加。
野色铺霜缟,秋光散玉葩。
老夫僵不扫,稚子走争拿。
皎洁欺梅萼,严凝禁草芽,
饿彪迷旧宋,惊雁失圆沙。
有客方夸酒,何人欲斗茶。
南山歌禹甸,西国想毗耶。
弄日乌薪熟,围风翠幙遮。
岂知春霁好,万物动芳华。
白话文翻译:
残年的最后几天,正值人们欢庆新春,阴云覆盖了海角天涯。
清晨的阳光刚刚闪烁,傍晚又开始了云雾的聚集。
田野的颜色铺满了白霜,秋日的阳光散落如玉花般美丽。
年老的我懒得打扫,幼小的孩子们却争相去捡起雪花。
洁白的雪花压弯了梅花的枝头,严寒使草芽难以发芽,
饥饿的猛兽迷失在旧日的宋国,惊慌的雁群在圆沙滩上失去了方向。
有客人正在夸赞美酒,还有谁愿意来比拼茶艺呢?
南山的歌声传来禹甸的传说,西国的思念又勾起了毗耶的情景。
操弄着阳光的乌薪已经成熟,围绕着风的翠幔轻轻遮挡。
岂能知道春天的晴好,万物都在悄然焕发出芳华。
注释:
- 残岁:指一年即将结束的时间。
- 同云暗海涯:形容天气阴云密布,海边的景象显得更加昏暗。
- 晨开才曭晃:指早晨的阳光刚刚照耀,闪烁而明亮。
- 老夫僵不扫:年老的我懒得去打扫。
- 皎洁欺梅萼:洁白的雪花压弯了梅花的花蕾。
- 饿彪迷旧宋:指饥饿的猛兽迷失在旧宋国的地带。
- 南山歌禹甸:南山的歌声唤起了古代禹王治水的传奇。
- 岂知春霁好:哪里知道春天的晴好,万物复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风清新脱俗,语言朴实自然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雪时节,正值年末,诗人借助春雪描绘了春天即将来临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春雪和袁望回三首》通过描绘春雪的景象,展现出一种极富生活气息和感情的诗意。整首诗以春雪为线索,串联起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诗中“晨开才曭晃,暮集复交加”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春雪来临时的光影变化,透过晨曦与黄昏的对比,表现出春天的脆弱与短暂。
在意象上,诗中提到的“洁白欺梅萼”、“严凝禁草芽”,不仅描绘了雪花对梅花的影响,也暗示了春天的到来需要时间的积累与等待。诗人以“小儿争拿”的场景,将春雪的轻盈与孩童的纯真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最后,诗人以“岂知春霁好,万物动芳华”收尾,点明了春天的美好和万物复苏的生机,表达了对新生的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残岁连人日:岁末相连,正值庆祝新春的时刻。
- 同云暗海涯:暗示天气的阴沉,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氛围。
- 晨开才曭晃,暮集复交加:描绘早晨与傍晚的光影变化。
- 老夫僵不扫,稚子走争拿:对比老人与孩子的态度,表现生活的不同阶段。
- 皎洁欺梅萼,严凝禁草芽:体现自然的力量与春天的迟缓。
- 有客方夸酒,何人欲斗茶:描绘闲适的社交场景。
- 岂知春霁好,万物动芳华:总结全诗,表达对春天的热切期盼。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洁白欺梅萼”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雪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生活的哲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春雪: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梅花:代表坚韧与美丽。
- 孩童:象征纯真与生机。
- 酒与茶:体现了人际交往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晨开才曭晃”描述了什么?
- A. 早晨的阳光
- B. 昏暗的夜晚
- C. 春天的花朵
-
“皎洁欺梅萼”中的“欺”字可以理解为:
- A. 欺负
- B. 覆盖
- C. 显现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景象与人世感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变化。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白居易的春诗,王之道更注重雪后的春天景象,而白居易则描绘草木的复苏,二者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春天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王之道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