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色青青入烧痕,登临何处暗销魂。
应怜野老无拘缚,种竹栽花教子孙。
白话文翻译
草色青青映衬着烧焦的痕迹,登高望远又何处能消解心中的忧愁?想必是怜惜那无拘无束的老农,他在这里种竹栽花,教导着子孙后代。
注释
- 草色青青:指草色鲜绿,生机盎然。
- 烧痕:指过去被火烧过的痕迹,暗示着曾经的苦难或创伤。
- 登临:指登高望远。
- 销魂:形容心神恍惚,忧伤的状态。
- 应怜:想必是可怜。
- 野老:指乡野中的老人。
- 无拘缚:没有约束和束缚。
- 教子孙:教导后代。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野老”常用来指代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代表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寓意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羁绊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风多关注自然和乡村生活,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之道游历舒蕲之时,受到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的启发,诗人在体验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人们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困扰与烦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一句“草色青青入烧痕”,用鲜明的色彩对比,表现出在自然生机中的一丝悲凉,似乎在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与过往的伤痛。而“登临何处暗销魂”则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之中,心灵的忧愁却无法摆脱,这种情感的纠结引人深思。末尾的“应怜野老无拘缚,种竹栽花教子孙”则表达出一种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农民传承自然与生命智慧的赞美。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融入了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乡土情怀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色青青入烧痕:描绘了在烧过的地方,草色依然鲜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 登临何处暗销魂: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愁无处可去,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心灵却无法得到安宁。
- 应怜野老无拘缚:诗人对乡村老人的生活表示同情,认为他们生活自在,没有世俗的束缚。
- 种竹栽花教子孙:表现出老人的生活智慧与对后代的教导,象征着传承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草色与烧痕的对比,突出生命的坚韧与过往的创伤。
- 拟人:草色的生机仿佛在与诗人对话,传达出自然的灵性。
- 象征:种竹栽花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珍视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色:象征着生命与生机。
- 烧痕:象征着过往的痛苦与创伤。
- 野老:象征着自然与自由的生活状态。
- 竹花:象征着希望与未来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色青青”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秋天的落叶
- B. 生命的顽强
- C. 冬天的雪景
-
“应怜野老无拘缚”中的“无拘缚”指的是什么?
- A. 没有约束
- B. 没有房子
- C. 没有孩子
-
诗人对“登临何处暗销魂”的情感表现了什么?
- A. 快乐
- B. 忧愁
- C. 骄傲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晓》 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王之道的诗相比,李白在《静夜思》中通过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