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怀周仲材》

时间: 2025-01-06 07:46:23

吹帽今朝是,登高旧俗同。

穷乡怕逢节,病骨怯临风。

此日千忧里,他时一梦中。

白衣殊不至,空绕菊篱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怀周仲材 赵蕃 〔宋代〕

吹帽今朝是,登高旧俗同。 穷乡怕逢节,病骨怯临风。 此日千忧里,他时一梦中。 白衣殊不至,空绕菊篱东。

白话文翻译:

今天正是重阳节,登高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在偏僻的乡村,我害怕过节,因为我的身体虚弱,害怕风吹。 在这个充满忧愁的日子里,我只能在未来的梦中回忆。 那个送酒的白衣人始终没有出现,我只能空自绕着菊花篱笆徘徊。

注释:

  • 吹帽:指重阳节,因古人有重阳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戴菊花的习俗。
  • 登高:重阳节的传统活动,登高望远,寓意避邪祈福。
  • 穷乡:偏僻的乡村。
  • 病骨:指作者自己,因病体虚弱。
  • 白衣:指送酒的人,典故出自陶渊明的《饮酒》诗,其中有“白衣送酒”的典故。
  • 菊篱:菊花围绕的篱笆,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重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因病不能登高,思念友人周仲材,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习俗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因病不能登高的遗憾,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穷乡怕逢节,病骨怯临风”反映了作者身体的虚弱和对节日的畏惧。而“此日千忧里,他时一梦中”则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最后两句“白衣殊不至,空绕菊篱东”则通过典故和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待和对孤独的感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吹帽今朝是,登高旧俗同。”:重阳节到了,登高是自古以来的习俗。
  2. “穷乡怕逢节,病骨怯临风。”:在偏僻的乡村,我害怕过节,因为我的身体虚弱,害怕风吹。
  3. “此日千忧里,他时一梦中。”:在这个充满忧愁的日子里,我只能在未来的梦中回忆。
  4. “白衣殊不至,空绕菊篱东。”:那个送酒的白衣人始终没有出现,我只能空自绕着菊花篱笆徘徊。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吹帽今朝是,登高旧俗同”中的“吹帽”与“登高”,“今朝”与“旧俗”。
  • 象征:如“菊篱”象征高洁和坚韧。
  • 典故:如“白衣”出自陶渊明的典故,指送酒的人。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重阳节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重阳节的习俗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因病不能登高的遗憾,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吹帽:重阳节的象征。
  • 登高: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 穷乡:偏僻的乡村。
  • 病骨:作者自己的身体状况。
  • 白衣:送酒的人,象征友人。
  • 菊篱:菊花围绕的篱笆,象征高洁和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吹帽”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2. 作者为什么“怕逢节”? A. 因为节日太热闹 B. 因为身体虚弱 C. 因为不喜欢节日气氛 D. 因为节日花费太多

  3. 诗中的“白衣”指的是什么? A. 送酒的人 B. 医生 C. 僧人 D. 官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重阳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通过登高望远,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赵蕃的《九日怀周仲材》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重阳节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但赵蕃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因病不能登高的遗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陶渊明集》:包含了陶渊明的诗作,特别是《饮酒》诗,有助于理解“白衣”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