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中团寺柱》

时间: 2025-01-06 08:31:55

向来不识中团寺,一自移家得屡过。

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中团寺柱 赵蕃 〔宋代〕

向来不识中团寺,一自移家得屡过。 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

白话文翻译:

我以前从未听说过中团寺,自从搬家后多次经过这里。 即使山中的僧人真的不喜欢访客,我也能淡然地与他们相对,就像维摩诘一样。

注释:

  • 中团寺:指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
  • 屡过:多次经过。
  • 厌客:不喜欢访客。
  • 淡然:平静、不以为意的样子。
  • 维摩:指维摩诘,佛教中的著名居士,以其智慧和超脱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搬家后,多次经过中团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寺庙的初次认识和与僧人相处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赵蕃在搬家后,对新环境中的中团寺产生了兴趣,多次经过并观察,从而产生了写诗的灵感。诗中表达了他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僧人态度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中团寺的初次认识和与僧人相处的淡然态度。首句“向来不识中团寺”表明诗人之前对中团寺一无所知,而“一自移家得屡过”则说明了搬家后多次经过的事实。后两句“纵使山僧真厌客,淡然相对有维摩”则展现了诗人即使面对僧人的冷淡,也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像维摩诘一样超然物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向来不识中团寺:诗人之前对中团寺一无所知。
  2. 一自移家得屡过:搬家后多次经过中团寺。
  3. 纵使山僧真厌客:即使山中的僧人真的不喜欢访客。
  4. 淡然相对有维摩:我也能淡然地与他们相对,就像维摩诘一样。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厌客”与“淡然相对”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 典故:使用“维摩”这一典故,增强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僧人态度的理解,以及他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人通过与中团寺的接触,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品格。

意象分析:

  • 中团寺:作为诗中的主要意象,代表了诗人新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 山僧:象征着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形象。
  • 维摩:作为典故中的意象,代表了智慧和超脱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寺庙名称是什么? A. 中团寺 B. 大明寺 C. 灵隐寺 D. 白马寺

  2. 诗人通过哪个典故来表达他的超然态度? A. 孔子 B. 维摩诘 C. 老子 D. 庄子

  3. 诗中“淡然相对有维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愤怒 B. 无奈 C. 超然 D.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题壁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赵蕃的《题中团寺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僧人态度的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信息,有助于理解赵蕃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