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时间: 2025-01-01 15:37: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作者:吕胜己 〔宋代〕
朝天门外路,路坦坦走去声瑶京。悔年少狂图,争名远宦,为米孤征。
星星。半凋鬓发,事千端回首只堪惊。居士新来悟也,渭川小隐初成。
临清。巧创幽亭。真富贵享安荣。有猿鸟清讴,松篁森卫,桧柏双旌。
蛙鸣。自然鼓吹,粲林华前后锦围屏。须信早朝鸡唱,未如夜枕滩声。
白话文翻译
在朝天门外的道路上,平坦的路声传来,像瑶琴的声音。年少时的狂妄和追名逐利的行为,都是为了生计而孤独地征战。
如今鬓发已半白,回首往事,感到无比惊讶。隐士新近领悟,渭川的小隐者初步成就。
在清幽的环境中,巧妙地创造了一个幽静的亭子,真正的富贵和安享荣华。四周有猿声鸟鸣,松竹郁郁葱葱,桧柏如双旗迎风。
蛙声此起彼伏,自然的乐声伴随,繁花似锦的林间形成屏障。你应该相信,早晨的鸡鸣,远不如夜晚在滩边的声音悦耳。
注释
- 朝天门:古代长安城的一座城门,象征着出行和远方。
- 瑶京:指的是瑶琴的声音,寓意美好和雅致。
- 孤征:孤独的征程,指为了生计而独自奋斗。
- 渭川:指渭河流域,历史上有许多隐士在此居住。
- 幽亭:指幽静的亭子,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
- 双旌:比喻桧树和柏树,象征坚韧和长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胜己(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吕胜己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淡漠。社会环境中,士人追逐功名的风气盛行,诗人在此背景下选择隐逸,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运用细腻的意象和优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朝天门外路”引入,展现了行旅的开阔与坦荡,但随着回忆的深入,诗人对年少时追求名利的悔恨愈发明显。夜晚在滩边的声音,象征着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安详,反衬出白天喧嚣的繁杂。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身处幽静环境中的宁静与富贵,树木的清晰声音与蛙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总的来说,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隐逸思想,也反映出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让人感受到一种淡然与从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天门外路”:起句设景,暗示出行的开始。
- “悔年少狂图”:表达对过去贪图名利的懊悔。
- “半凋鬓发”:暗示时光流逝,年华已逝。
- “居士新来悟也”:隐士的领悟,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修辞手法:
- 对比:白天的喧嚣与夜晚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自然的声音被赋予了乐器的特性,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朝天门:象征人生的起点与追求。
- 幽亭: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 松篁、桧柏:象征坚韧与长久的品德。
- 蛙鸣、鸡唱:自然的声音,象征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悔年少狂图”指的是什么? A. 对年轻时的追忆
B. 对年少时追求名利的懊悔
C. 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
“蛙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喧闹
B. 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C. 孤独 -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反思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描写山水田园的隐逸生活。
- 《静夜思》 〔李白〕: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吕胜己 vs. 王维:两者都描绘隐逸生活,但王维更侧重自然景色,吕胜己则更多反思人生。王维的诗常渗透着禅意,而吕胜己对名利的思考则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传记》